第14部分 (第2/4页)

样读书人出身的客串刺客。

荆轲更像是个悲情英雄,而不是个刺客。

刺客的指导原则只有一个,杀掉客户指定的目标。

方法,随便;理由,无所谓。

毕竟张良比太子丹和荆轲在谋略上更胜一筹。他虽然也想恢复韩国,但却知道,靠胁迫秦始皇签订退地条约来复国,既没有方法上的可行性,也没有原理上的可能性。所以,张良给刺客的任务很简单:用你最有杀伤力的方法,一下子干掉秦始皇这个王八蛋。

秦始皇一死,一切就有了新的变数。

行动之初,张良先暗中关注秦始皇的车队。他仔细研究了秦始皇车队行进的规律,根据车队行进路线附近的地理状况确定了一个最佳的刺杀据点——博浪沙。

博浪沙位于河南原阳。当时的人口密度远没有现在这么大,环境和现在非常不同。那时候,博浪沙地处荒芜,有不少起伏的土丘,而且多有密林灌木。更重要的是,秦王专用的驰道就从博浪沙的土丘、林木中穿过。

秦始皇亲自出行,不可能像小媳妇回娘家一般并腿坐在小毛驴的光背上翻山越岭。他们有规模庞大的车队,秦始皇是坐在车里周游全国的。因此,他们就必须沿着驰道行进。这就为预测他们的行踪提供了宝贵线索。而博浪沙的特殊地形地貌,又给了刺客以绝好的掩护和行动后脱身的机会。

地点确定以后,张良提前四五天就和刺客秘密商讨了行动的具体步骤。安排好以后,他先行离开了博浪沙。刺客则带着兵器和几天的干粮、水,提前在驰道附近找了个隐秘的地方悄悄藏好。

张良先离开博浪沙的原因很简单。不管行刺成败,刺客都要脱身。有张良在只会拖他的后腿。就算刺客不顾张良逃去,张良被擒了也会泄露刺客的消息。所以,张良要先行远离博浪沙。

而且,刺客当然不能在秦始皇经过博浪沙的当天大摇大摆地带着兵器赶往埋伏点。那位刺客的兵器是个重达120斤的大铁锤,这要被城管的老太太剪指甲巡逻队看到,还不当场吓死。就算他是空手,恐怕始皇帝通行那天,驰道附近也要先巡视一番。所以,刺客必须先行到达。

晚上,刺客悄悄到了能俯瞰博浪沙驰道的一个土崖上。然后,用铲子挖出一个仅供一人藏身的小洞穴。接着又小心地把挖出来的新土撒到远处的草丛里。随后,又找来一些树枝把洞口掩饰好。最后,他又从皮囊中抓出一把花椒和雄黄等药材混合后磨成的粉末,小心地围着洞口撒了一个圆圈。这样,不但毒蛇和虫子不能侵入洞穴,即便有人用猎犬搜索该地区,猎犬也会被那些粉末干扰嗅觉而无法发现刺客。

23。亡秦者到底是who(2)

一切安置妥当之后,刺客安心躲在洞穴里静候秦始皇的车队驾临。

这一天,远处传来车马之声,他轻轻拨开树叶一看,秦始皇的车队果然来了。

刺客随即移开树枝,带着铁锤从洞里出来了。

等到秦始皇的座车到了正下方的时候,刺客站在土崖上抡动大铁锤,使出浑身的力气,死命朝秦始皇的座车掷去。

只听“轰隆”一声惊天巨响。

一辆车被砸得四分五裂。

可惜,大铁锤砸偏了一点,砸中的是与秦始皇座车随行的副车。车队马上停止,卫士不敢先行追拿刺客,赶快护在秦始皇的座车周围。

秦始皇听见巨响,吓了一跳。听卫士们报告有刺客,他更是大吃一惊。尖叫起来,“护驾,护驾,护驾,把朕的驾给朕牢牢护住!”

等卫士们把他重重围住以后,这才有人敢去缉拿刺客。可是,那个刺客已经趁此机会逃走了。

后来,秦始皇看了看那辆被砸烂的副车,再看看那柄击碎副车的大铁锤,后怕得不行。

惊惧之下,他命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搜捕。由于张良早有准备,他们的搜捕活动持续了十天,一无所获。

经过这番惊吓,秦始皇的旅游兴趣大减。本想直接回咸阳,又担心天下人耻笑他胆小,只好又硬着头皮继续草草逛了一下才返回咸阳。

一路上,他都在纳闷儿,“怪了,朕明明已经把全国的兵器都收到咸阳了,那些大钟和十二个金人也都乖乖地没有四处乱跑,可那柄大铁锤是怎么来的呢?”

到了公元前215年,博浪沙的刺杀事件过去好几年了。秦始皇的心情平复了许多。于是,他就又开始旅游了。

这次,他到了碣石,并且命令旧燕国人卢生入海替他寻访仙人羡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