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2/4页)

,只要时间一长,他们就会知道: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大战来临,就是李序然派人进行的日常简单的巡视,为的就是保老百姓的太平、

剩下说法就都是李序然要的结果,不管是巩固自己的告示内容和决心,还是激发了他们参加自护队信心,对李序然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同时,当县衙告示出去要请三种高手:能种地,种好地的人;会开渠,开好渠的人;会读书,读书好的人后。来县衙毛遂自荐的人还真是寥寥无几,他们也在观望,原因和其他的事项一样:要看李序然怎么处理富商恶霸和山匪的问题,因为这两件事情将决定着老百姓以此来判断李序然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与此同时,李序然和杜唐等人加紧时间对太仓县的东河进行实地查看,但是依旧没有什么结果,不过,每次去河边查看的时候,总会有不少人来围观,看来他们还确实对这件事比较感兴趣。

同样的事情还包括开垦荒地,但李序然发现,开垦林地和荒地这件事情,老百姓的反应更为复杂,因为,他们一方面既表现出了一定的信心,因为开垦林地和荒地就会扩大耕地面积,同时,荒地或者林地,只要把握的好,反而会比普通的耕地还要丰肥,因为这些地的土壤有机物和肥料比较充足,同时在辅助一些肥料就会变成好地,用现在国土系统的话就说是:“基本农田”了。

但另一方面,他们则表示出了一些担忧,主要目的还是担心山匪,其实,他们的想法也有道理,想想看,谁会把自己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耕地上种出来的粮食,拱手让给这些强盗,那样的话还不种。

至于,收集肥料改善土壤还有瓜果青菜之类的具体事宜,李序然没有急于开展,老百姓也没有把重点放在这些方面。

还是先吃饱肚子再说吧,饭也吃不饱,还谈什么瓜果青菜呢?

鉴于这种情况,李序然再次把自己关到书房里,他要给杨尚书和董连平,以及一驰和尘远再次写书信。

给杨尚书的信主要是请他说说自己的顶头上司,就是太仓所在的徐州知府,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想请示一下杨尚书,万一和山匪富商恶霸发生真正的决斗,该怎么处理这些人,就是怎么把握这个分寸。

其实,李序然知道,这些人要是都杀了,那难免就太过残酷,要是都不杀的话,这些人是很难驯服的。

另外,他也请杨尚书帮忙在京城找些好点的青菜和瓜果之类的种子,还有帮他找个能懂开沟挖渠的高手。

好在杨尚书是他的师父,不然这些琐碎之事怎么能向一个朝廷一品大员说呢?

至于给董连平的信,主要是两个意思,一个方面就是老友叙旧,末了,李序然还是向董连平说了一下自己的难处:想让他从中协调一下,能不能给太仓县拨点赈灾的粮食,以及一些包括开建水渠和开垦林地和荒地所需的银两。

当然,李序然还是给这位布政使大人说了一下,开建水渠和开垦荒地的必要性。

至于一驰和尘远,他主要还是说说兄弟情义,同时也让他们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下这个徐州知府的情况以及整个南江省山匪的情况。

写好信后,李序然急忙派人去送,送信的人由他亲自挑选,都是跟随他多年的亲信。

安排好这些后,李序然打算饱饱的睡个懒觉。

这段时间以来,他确实是累了,是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

但是,事情紧接着就来了,看来,他是休息不了了。

第二天下午的时候,城北的白霸堂差人来给李序然送来了请帖,说是晚上的时候,他,还有城南的陆家、城西的樊家请李序然在一家酒楼吃饭,说是和他商议一下告示的事情,他们表示极力的拥护李序然的改革。

看了帖子后,李序然觉得很纳闷,他的改革受益最大的是老百姓,和他们这些富商的关系不是很大,相反,他们的利益还要受到损失,因为,老百姓们自己开垦了地后,就不要在给这些人缴田租了。

那么这个时候,他们请自己来赴宴,到底是和居心?而且还是三家共请?显然,李序然是不会相信他们真的会支持自己的改革的。

这时,李序然找来梦盈来商量这件事情,梦盈和他有同样的疑惑,但她还是坚持让李序然去,毕竟这是在太仓县城里,同时,这么多人都知道了,他白霸堂怎么着也不至于会杀了他吧?

正当他们商量的时候,徐明和惠浩回来了。

“大哥,这几天我们一直在盯着白府的人,起先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直到昨天,我们发现,从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