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 (第2/4页)

的声音很高,看样子,老人家的听力已经不怎么好了。

“嗯,张大人啊,知道知道,你今天来这里有什么事吗?”,老头说道,看样子,他已经听懂了张庆峰的话,同时,可以看出,他的意识还是很清楚的,还是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位是咱们知县老爷,他有些话想问问您”,张庆峰指着李序然说道。

这时,老人家一下子就坐起来,方才给他们开门的老太太也惊了一下,因为:他们知道知县老爷来问话,那不是惹上官司就是摊上事了。

看到他们这样的表情,张庆峰才知道自己没有把话说清楚,确切的说是没有把意思表达完整。

于是他急忙解释到:“老人家,你不要惊慌,知县老爷想改善我们太仓的土壤,同时想开垦一些林地和荒地,昨天老爷已经现场查看了修建水渠的事情,现在就是想问问你种地的事情,你是远近闻名的种地行家,知县老爷专门向你请教来了,你看还给你提了一坛酒还有五斤肉和一袋米”。

这时,李序然靠近一点说道:“老人家,我是向你拜师学艺来的,我们县衙需要你这样的行家,太仓县的百姓也需要你这样的行家,太仓要富,首先要庄稼大丰收啊,老人家,你说我说的对不对啊?”。

李序然说话的声音也很高,同时,每个字都说的很清楚,他要确定能让老人家听懂他的话。

老人家听完之后,良久没有说话,过了一会竟然留下两行泪水。

这可吓坏了李序然,他慌忙问张庆峰,自己是不是哪里说错了?老人家的这个举动实在是太意外了。

这时,老人家开口了:没想到啊,没想到啊,老朽种了一辈子的地,都这把年纪了,一只脚都跨到鬼门关了,竟然还能让知县亲自登门请教种地的事情,老朽做梦也没想到,真是太意外了,太意外了啊。

第七十一章 田野好繁忙

其实,这是老人家发自内心的感情流露。

这么多年来,像他这样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老农,无论是土地还是庄稼,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有感情的,但是,这么多年来,由于干旱由于匪患,也由于土壤越来越贫瘠,他们的收成也越来越差,

所以,他们种地种的一点信心都没有,甚至自称为种地的人为受苦人,由此看来是多么的无奈和可悲!

可是,最近以来,太仓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县老爷亲自带人清理了太仓的恶霸,城北的白霸堂和城西的樊家都被查办了,而且现在知县老爷还有带着他们开建水渠,改善土壤还有开垦荒地和林地,这些告示他们老百姓早就知道了。今天,知县老爷亲自登门来拜访他,向他讨教种地的诀窍,这绝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正的行动了。

老人家姓刘,人们都称他为刘大爷,这位刘大爷听了李序然的肺腑之言后,激动的将李序然和张庆峰带进屋里,开始给李序然讲起了他的毕生所学。

根据刘大爷的判断,开垦荒地和林地,以及改善土壤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但真要实践起来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他们缺乏一些好一点的工具,因为荒地上有不少石块和杂物,必选要清理掉之后才能动工,至于林地的话,首先要将树木砍伐并搬运离开,而且最关键的是要将树木的根刨掉才能真正的平整土地

,同时,他们也要安排好时间,因为一旦到了冬天天气太冷的话,地表就会被冻住,到时就不好动工了。

改善土壤和肥料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老百姓们有的牛马和车辆有限,如果仅仅是靠人挑担或者步扛之类的话是很难赶上进度的。

除了动物的粪便外,还有他们可以给地里买一些植物的杆叶之类的,经过一年的埋藏,来年就会变成很好的肥料。

如果真能将东河的水引进来的话,他们可以种植作物的范围就会扩大很多,因为原先的话,他们只能种植一些比较耐寒的作物,这样一来就会大大影响他们的收成。

同时,刘大爷告诉李序然,他们现在很缺乏一些好一点的农具和开春播种的种子。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太仓县百姓居住的过于密集,基本都聚集在县城的周围,这样一来,县城周围的土地极其稀贵人多地少,而离县城远的地方就会变的地多人少,所以,李序然还要做一件极其复杂和繁琐的工程——大搬家。

当然,这要慢慢来,他今天首先通过刘大爷这里了解到了一些具体的问题,他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他和张庆峰和这位老人家聊了很多,最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