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 (第2/4页)

李序然已经下令对这里进行了修补,府城自然是最大的。而剩下的十万大军,有五万分散在太古府的各县,另外五万流动巡逻,那里需要就去那里。

而关于五十门火炮。李序然也进行了分配,自己的恩师杨峰那里继续还是五门,李序然给南沙的五万驻军也留了五门,剩下的四十门火炮全部到了太古。除了留下五门专门镇守太古城外,剩下的全部跟随李序然的大军作战。

李序然知道,在这个地形陌生和复杂的地方,这些火炮是他们最得力的武器,关键时刻,能起到大作用。因为,小沙国目前还没有这些武器。

这天,杜唐和安刚回来了,他们按照李序然的命令,对南沙的各个县。乃至村庄都做了详细的调查和了解,结果令杜唐非常惊喜,同时,他也更加佩服李序然的眼光和谋略。

“大哥,我现在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小沙国当地的百姓,很多都是受到了他们赫利大王和乌金元帅的欺骗,说是大清的朝廷攻打小沙国就是为了消灭他们,要把他们全部杀死或者让他们终生为奴,所以,这些百姓才对朝廷大军这么排斥”,进屋后。杜唐着急的说道,李序然急忙给他递过去一杯茶,一向粗鲁的尘远也在一旁听的津津有味。

喝了几口茶,杜唐接着说道:“好在,我们的朝廷大军对当地的百姓秋毫无犯,同时。赫利大王和乌金元帅他们只对武士重视,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又是收租又是收马,百姓们怨声四起。

至于当地的收成呢,百姓们主要靠种地和养殖为生。其中养马养牛和牧羊的居多,而种地的主要是种一些耐寒的作物,这里的人主要以吃肉为主,所以,他们的体格很好,同时,牛羊马匹这些对他们很重要”。

这时,李序然也显得很激动,按照杜唐说的,他们只要对当地的百姓好一点,他们就不会反对,相反甚至还会帮助朝廷大军,到时,其他府县的百姓知道后,就会消除对朝廷大军的误会,就这一点,胜过消灭百万敌军。

于是,李序然让杜唐拟一份告示,大意如下:

小沙国本为朝廷的属地,即小沙国的百姓就是大清的百姓,朝廷是不会对自己的子民举起刀的,小沙国的当权者贪婪残暴,想要独立为王,自封为国,一直推崇武功,却忽略了百姓的生活。

朝廷此次北征只是为了解决小沙国之患,也是为了解救小沙国的百姓,朝廷到时会在小沙国设立北沙省,百姓照样可以在当地生活,想种庄稼的继续种庄稼,想牧马放羊的继续老本行,朝廷还会教他们开塘养鱼、养蚕织布,甚至烧制陶瓷、开设书院。冬天的时候可以给他们发放棉衣棉被,夏天的时候可以帮他们开建水渠。

朝廷可以给他们减免税赋,同时也会派驻军保护他们的安全,只要他们愿意好好的过日子,朝廷都会给予支持。

由于是给百姓们的告示,所以,李序然还是尽可能用了不少口头语,杜唐写过不少这种告示,自然知道该怎么写。

但这个告示现在还不能写,这里牵扯到的事情比较大,而有些必须也要皇上批准才行,所以,这只是他们的思路,最后还要等皇上朝廷批准。

与此同时,尘远也了解到朝廷大军的将士们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这仗要打到什么时候,他们现在心里没底,同时,加上上次的毒蛇和尖刀机关暗算,他们对这个小沙国还是有些疑虑。

对此,李序然还是等皇上的旨意,要是皇上同意他的政治加军事结合的策略的话,到时就可以向将士们说了,这仗慢慢的打,小沙国是大清的地方,不是别的国家,边打边建设,慢慢的就习惯了。

现在这些都准备好了,李序然打算上折子,这是他政治策略的第一步,这一步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整件事情的成败。

这天晚饭后,李序然打算写折子,但尘远进来告诉他,钦差大臣来了。

当了元帅后,李序然只见过杨峰一面,后来,听说钦差大臣身边的几个奸细让他给收拾了,李序然这段时间忙的还没去看他,现在正好,可以和自己的恩师聊聊。

“学生见过恩师,不知恩师要来,有失远迎”,李序然急忙行礼。

那知杨峰这次和以往不一样了,他也急忙走上前来说道:“序然啊,你,你看你现在是大元帅了,以后就不用行礼了,现在你比为师的权力大,你这样,为师有愧啊”。

李序然急忙说道:“学生无论到了什么位置,永远都不会忘记恩师,永远是恩师的学生”。

李序然那里知道,杨峰这次来,是掐准了他打了胜仗,要给皇上上折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