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 (第2/4页)

将士,每一个差官,都给我听好了,事情要是办砸了,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人头落地、身首异处。本钦差有没有权力,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这个魄力敢把你们违令的人给杀了,你们就不要怀疑了,也不要以身试法了,因为本钦差有这样宝物”。

所有的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李序然,只见他拿出尚方宝剑,猛地抽出来,朝天举着,曾经当过元帅的他,集元帅的霸气和钦差大学士的威严于一体,再次用谋略镇住了这些人。要知道,他抽出宝剑的那一刻,多少人心里同样猛地震了一下,这一震,差点把心给跳了出来。

这场发粮的誓师大会就这样结束了,李序然将具体的命令写好,盖上大印,交给自己心腹,命令他们到了各地后交给地方官,敢有抗命者,当场拿下。

大军走后,李序然便带着三位侍郎还有一些朝廷命官,以及他剩下的亲信,也准备要走了,他也有他的差事,他的差事就是会会这些地方大员,要牵制住他们不要让他们给底下乱下指示,稳稳的呆在家里就行了。

李序然带着吏部侍郎还有杜唐、安刚去了河北省,而河南省则由户部侍郎刘士成以及兵部崔侍郎带人去,他们的目的就是监督两省的巡抚、布政使等大员。(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一章 天灾人祸

李序然这样安排自然有他的考虑:河北巡抚莫本有佟尔本这个大后台,所以,他亲自出马才能镇得住河北的官场,莫本毕竟是下属,起码在台面上是李序然在坐镇。而河南巡抚是个没有深厚背景的人,他是河南的一把手,所以,由刘侍郎和崔侍郎他们去也就可以了。

而李序然将吏部侍郎带在自己身边,而将户部刘侍郎和兵部崔侍郎单独派出去,其用意很明显:吏部侍郎是佟尔璞的心腹,所以跟在自己身边自然是被压了下去,而另外两位侍郎已经是自己的人,所以,他们能够完全按照他的意思去办,况且,河南的巡抚起码在目前来看没有什么不好的迹象,这样一来,由两位侍郎和河南巡抚坐镇,李序然的命令在河南的官场中,可以很好的执行了。

几天后,各路人马也都到了两省各府、县,李序然的亲信将钦差的命令交到各知县的手里,至于各府的粮食已经在济州府领过了,粮食到了各地后,李序然调遣提督将军的五十名军士便将其看管起来,当地的官员只有按照规定发放粮食,而没有私自动用的权力。 而在各县流动巡视的十人小队。将随时到各村查看落实情况,一旦发现有遗漏的灾民没有领到粮食,将在查明情况后具体原因来追究责任。

同时,为了预防在县城周围逗留的人过多,所以,李序然规定:在县城的灾民必须返回原籍,如果家人走散或者被饿死以至于无家可归者,可以呆县城,县城可以专门为他们的搭棚遮风挡雨。但是,在县城一直逗留的人将不会得到发放的粮食。同样,得到发放粮食的人必须要回原籍,朝廷会有进一步的安排。

两省的按察使也收到了李序然的命令。他们的任务就是全力管好两省各地的治安。官,贪污渎职者,查办,民,抢粮闹事者,查办。这正是按察使司的职责。这么多的灾民。突然见到了粮食。难免不出现什么意外,所以。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李序然在每个县派出十人快马巡视小队在各处的目的之一。 俗话说,无事生非,这些人虽然没事了,但他们可以指手画脚,可以发号施令,如果这些命令是出发点是好的,那还好说,可要是出发点不好,那就危害万民了,这就是李序然来这里看着他们的原因。

各地的百姓看到告示和骑快马人的通告后,纷纷去领粮,不在本地的灾民也陆续往老家走,按照李序然的命令他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县城吃到大锅粥,但要领粮食,必须要回原籍和集体一起来,要拿出证明,如果没有证明的,要找到证人,以防有人冒领。

其实,李序然已经掌握了各地的情况,只要能说出原籍的情况,并报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领到粮食,即使没有的,巡视小队的人也会派人将粮食送到他们家里。

所以,初次赈灾粮几乎都完全按照李序然的计划发放到了百姓的手里,而几乎也就是在这时,两省几百万的百姓,都记住了或者知道了一个好像叫做李序然的钦差大臣,而有的人知道的更多:听说他就是前段时间朝廷在北沙的征北元帅,还有人知道他就是原先的南江巡抚,两江总督。

同样,在两地的官场中,李序然的名字也深深的留在这些官员的脑海里,确切的说是心里。佩服他的人更加佩服他,可以说是到了五体投地的地步,不少官员甚至说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