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 (第2/4页)

果也不错”,佟尔璞一言即出,立刻激起千层浪,这么多年大家的明争暗斗变成了现在的明争明斗了。

但事情远远没有就此停下来。

他继续说道:“李中堂在北沙两江的时间最长,所以,这三个省的效果最好,而在河北和河南呆的时间较短,河北和河南的效果就次之,在其他地方的时间更短,其他地方就更差。这很难让人不想起:这次推行新政的效果怎么成了和某些人的亲疏来决定了呢?关系亲的地方就好,关系远的就不好,难道这李中堂本人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力度呢?还是那些官员也看他们的主子来见机行事呢?总不至于是主导这次变法的李中堂有意照顾自己原先的旧部和旧属吧?”。

佟尔璞由指桑骂槐变为针芒相对,矛头直接指向李序然,而且用的是及其下流的推理,直接将李序然推向了危险的边缘,句句话像刀子一样抛向李序然。

就在大家惊魂未定的时候,富察鲁站了出来,他要在佟尔璞之后给加一把火:

“老臣很赞同佟中堂说的。据各处报上来的查办官员的名单来看,北沙和两江被查处的官员最少,三个省加起来共查了四个官员。而查的最多的一个省多达二十二位官员,这真的是那些官员有问题吗?不是,恐怕是李中堂大人挟私报复、袒护旧部吧?”,这个富察鲁之前也带过兵,说话一向很直,这次也不例外,直接就抖了出来。

之后。他说出了更厉害的:“皇上,据可靠消息。当年,李中堂在河北河南两地赈灾之后回京的路上,当地有上万名百姓为他送行,更令臣害怕的是。这些百姓们口里喊的竟然是:钦差大人万岁。大家要是不信,我们可以传唤当地的官民来问问,老臣绝不是危言耸听啊,皇上,这不得不叫人担忧啊”。

富察鲁的话说完后,众臣子里立刻由窃窃私语变成了吵吵闹闹,使皇帝不得不说:“好了,都不要吵了,你们也是朝廷命官。怎么像街上菜市场的小贩?有什么可以说嘛?吵来吵去成何体统?”。

当初,皇上召来李序然并委以重任就是想让他和佟尔璞、富察鲁这些官员掐起来,其中也包括杨再兴。只要这些位高权重的大臣斗起来,他就可以牵制这些大臣了,皇室也就安全了,这就是御人之术。

所以,皇上对这些朝臣的吵闹心里是很高兴的,但是。表面上还要装作很生气,他要看着些大臣能吵出个什么结果。

果然。刑部尚书站出来,不满的看了佟尔璞一眼,李序然管着刑部,作为刑部的一把手,刑部尚书也确实该说句话了。

“诸位大人,在下想问一句,你们说话的人里面,有几个亲自去过灾区?到过地方?你们有几个人亲眼看到过那些贪官的罪行?如果你们没有去的话,恐怕就不知道推行新政有多难。

作为刑部尚书,我先说说刑狱,你们有的人说这次查了这么多的贪官是李中堂挟私报复,什么袒护旧部?什么伤了官员的心?你们可以来刑部看看,这些被查的官员那个没有贪污,那个没有渎职,最少的也在万两白银之上,更有甚至滥杀无辜、残害百姓,李中堂是从刑部走出来的,要是没有真凭实据,要是没有按照朝廷程序,我们会查吗?会抓吗?这里除了我刑部外,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官员都在,我们三法司有没有冤枉一个官员?你们说说,你们说说”。

刑部尚书满怀真情而又底气十足的话立刻让这些官员安静了下来,其实,他们的心里很清楚,就像他说的,李序然出自刑部,他们怎么可能不按照律法来办?

“至于方才有人说的,两江和北沙被查的官员最少,我只想告诉他们,两江和北沙不是我们没有查,而是确实没有那么多的作奸犯科的贪官,大家可以去当地看看,这些地方的官员口碑都很好,而且也做了实实在在的事情,这都是有目共睹的啊。如果说是李中堂要袒护旧部,那这个旧部也要自己争气啊,起码要自己干净了,李中堂才可以护住他们啊,如果他们有问题,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就是李中堂要护,那也护不住啊”。

他继续说道:“关于剿匪,大家实在是不知道内情,那些匪,真的就像你们说的那样好吗?各地的烧杀抢掠,图谋不轨者,那个地方不是这些匪居首位?有些匪首更是无恶不作,南方一个省,还是在省城,一天晚上闹灯会,一伙贼匪抢了整整一条街。当时街上的女人全部都被抓上山,当晚就被这些禽兽给活活的糟蹋了。其中,有几对母女因不堪被同时羞辱,当场撞死在墙壁上,这些匪患就真的像各位大人说的他们是年少无知,连人也没杀过吗?

李中堂一直叮嘱我们,千万不要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