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周氏坞堡 (第1/2页)

两军交战,以平山卫为界,前阵子两地百姓和商贾在经过重重盘问之后还能通行,可是从十天之前,关卡便彻底关闭,任何人等都不能通过。 可是今天晚上,有人不仅闯了关卡,还白送了几个二踢脚。 符海还没有来得及走出自己的营帐,便听到砰的一声剧响,符海本能地趴在地上。 火炮! 响声过后,他四下看看,刚刚抬起上半身准备爬起来,便又是一声剧响,这一次,符海吃了个嘴啃泥。 剧烈的响声也同样惊动了正在平山卫督战的冯撷英,他从睡梦中惊醒,披衣下床:“外面出了何事?” 书僮也不知道,出去打听,也只知道刚刚有人闯了关卡,至于这剧响是怎么回事,就不知道了。 “先生,符大将军已经过去了,您先去歇着吧,小的留意着,有事再叫您。” 冯撷英眉头微微蹙起,微一迟疑,正准备转身进去,又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剧响,书僮吓的“妈呀”一声,冯撷英脚下一软,险些摔在地上。 这一夜,晋军大营里人心惶惶,直到有兵士捡到几个已经烧得只余下一截的炮筒子,众人这才知道,原来不是火炮,只是鞭炮! 可是,今夜注定是个不眠之夜,对于符燕升而言,这哪里是鞭炮,这是耳光,抽到他脸上的耳光! 符燕升派了符海带人追出一百多里,可那闯关的几个人,追着追着,便像是人间蒸发,连个鬼影子也没有看到。 符海气急败坏打道回府,忽然耳边传来一个声音:“傻逼傻逼大傻逼!” 符海四下看去,一只夜鸟扑腾着翅膀飞进黑夜之中,除了他带去的手下,就没有其他人了。 两日后,平阳城。 平阳城并不大,但自前朝开始,平阳城便很有名。 这要缘于平阳城外三十余里有一座周家堡。 前朝仅有一百余年,且最后的四十年诸侯割据,战争不断。 平阳周氏便是天下诸侯中的一支,而前朝的乱世也是在周氏后人周池手中结束的。 昔年周氏一族手足相残,致使年幼的周池流落在外,族老们各有私心,受利益驱使助纣为孽,因此,周池称帝之后,周家堡受他恩荫的,也只有最早跟着他一同打天下的三个房头。 这三房当中,没有一房出自嫡房,其中有一房甚至还是旁支。 周池决定逐鹿天下时,这三房卖了祖业,砸锅卖铁给周池凑军费,又将家中最优秀的子弟供周池驱使。 当年,他们是周家堡的笑柄,也周池那一支一起,被从周氏族谱中划掉。 在这个年代,没有家族的人便如浮萍,贱如草芥。 他们无处安身,只能扶老携幼跟在大军的队伍后面,走过一座座城池,翻过一座座高山,最终,他们走进了京城,封妻荫子,功成名就。 而留在周家堡的那些周氏族人却是另一番境地,他们姓周,可却和京城里的周氏皇亲们没有关系,因为那些人连同皇帝在内,早就被族谱除名了。 他们成为了笑柄,哪怕周池死了,他们也死了,可他们的子孙依然被世人嘲笑。 就连那座巍然挺立三百余年的周家堡,也早已破败不堪。 何苒走进周家堡,前世她来过这里,那时的周家堡占地近二百亩,号称五城三里,内外两道城墙,外城是条石砌基的三合土墙,高六米宽二米,城墙上可过车,可骑马,东西南北四个城门,都有部曲把守。 可如今,经历过战火的高墙破烂不堪,后人无力修补,甚至有人拆了墙砖用来修补自家屋舍,那原本有带刀侍卫把守的堡门现在随便出入,大门尚在,但是大门上的黄铜门,不知被哪个不肖子孙拆走卖钱了。 周家堡里面也已不复以前的端方整齐,甚至还有一些人家把房子租了出去,院门敞开,院子里晒着衣裳晒着菜干,有泥猴似的孩子跑来跑去,妇人张着一双在水里泡得变色的手,在院子里大吼大叫。 何苒走在街道上,不时有人看向她,有个孩子跑了过来,小心翼翼地问道:“请问您是来游玩的吗?我可以给您做向导吗?” 何苒一怔,游玩? 她问道:“这里有什么可以游玩的?” 小孩眼睛大大,黑白分明,看上去就很机灵:“您还不知道啊,这里是龙腾之地,还有很多名家大儒的真迹,您看到前面那座角楼了吗?诗仙他老人家曾经在那里一边喝酒一边看星星,还有那座石碑,是书圣真迹,还有那儿,太祖皇帝练过武,您看到那棵老槐树了吗?” 何苒来了兴趣,忙问:“太祖皇帝爬过?” 毕竟是太祖皇帝,哪能爬树呢? 小孩连忙摇头:“不是不是,镇国长公主在那棵老槐树下面梳过头,无论男女,只要在那棵树下梳梳头,秃子也能长出一头秀发来。” 何苒哈哈大笑,她问道:“雇你做向导多少钱?” 小孩大喜:“一个时辰十文钱,不贵,我便宜得很。” “一个时辰十文钱,这是市价吗?你们这里的向导都是这个钱,还有其他向导吗?”何苒又问。 小孩连忙摆手:“没有没有,这里只有我一个向导,真的。” 何苒再次大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