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章 没人把关 (第1/2页)

皇帝掰着手指头数了数,加上那些苗人,现在总共有三伙人在造反,先是晋王,后来是武东明,现在是这些苗人。 这三伙人里,晋王本就是太祖血脉,周氏子孙;武东明打出的是昭王旗号;只有苗人造反没有名目。 这一日,皇帝正在御书房听几位阁老讨论如何派兵剿灭苗乱,久未在人前现身的太皇太后,忽然出现在御书房里。 几位阁老全都怔住,后宫不得参政,太皇太后这是舒服日子过多了,忘记她垂帘听政时受到的冷遇了吗? 郭首辅率先说道:“太皇太后年事已高,朝堂之事就不劳烦您老人家了。” 接着,郭首辅指着太皇太后身边的内侍和女官,斥道:“你们是怎么侍候太皇太后的?” 说完,郭首辅没看太皇太后,而是转身看向已经从书案后面站起来的皇帝:“陛下,老臣恳请陛下处置这些苛待太皇太后的狗奴才。” 内阁之中,有三位都是郭首辅的人,郭首辅话音刚落,这三位阁老一起附和:“臣恳请陛下处置这些苛待太皇太后的奴才。” 另外两位不是郭首辅的人,但眼前是怎么回事,他们不用脑子也能猜出来。 现在其他人都说了,就他们不说,倒像是他们拥护太皇太后参政一样。 无论这些阁老之间有多少明争暗斗,但是“后宫不能参政”六个字,那是刻入骨子里的。 在这一点上,他们是同一立场。 皇帝登时傻了,阁老们在商议军机大事时,他其实正在打瞌睡,看到太皇太后进来,他这才醒盹儿,可是这又是怎么回事,阁老们为何要让他处置太皇太后身边的人。 见小皇帝还在怔怔,郭首辅面色沉沉:“陛下,这些狗奴才不让太皇太后在慈宁宫里颐养天年,却要辛苦她老人家来到此处,陛下难道觉得他们做得对吗?” 皇帝猛的一个激灵,顿时清明起来。 是啊,皇祖母为何会来这里? 难道是来给自己撑腰的? 肯定不是! 皇祖母是要参政? 虽然小皇帝讨厌死了这些阁老们,他也希望太皇太后能给他出主意,但必须是在后宫之中,也只能是在后宫! 女人,不能参政。 当年的何惊鸿战功赫赫,都没有参政,其他女人当然更加不能,太皇太后当然也不能。 皇帝正要开口,抬头便对上太皇太后如同淬了毒的眼睛。 “皇帝,你也这样认为吗?”太皇太后厉声问道。 皇帝到了嘴边的话,又硬生生憋了回去。 这时,皇帝耳边传来一个低到只有他能听到的声音:“陛下,太皇太后姓闵,是闵氏女。” 皇帝知道说话的人是谁,这是他身边的元小冬,也是他现在用着最顺手的人。 元小冬说得没有错,太皇太后姓闵,而晋王谋反,给天下人的理由,便是朕这个皇帝其实也是姓闵的! 一旦朕允许太皇太后留在御书房,这便是告诉这些阁老,朕偏心的不是太皇太后,而是闵家! 因为冯撷英的那篇文章,朝野上下不知有多少人相信了他的鬼话,认为朕这个皇帝得位不正,更认为朕是闵家子。 想到此处,皇帝的脑袋嗡嗡作响,皇祖母此时过来,怕不是故意给朕找难堪吧。 皇祖母这样做,和这些阁老们又有何区别? 皇帝心中燃起难以言明的怒火,他避开太皇太后的目光,说道:“来人,把这些欺主的东西全都拖出去打!” “皇帝!”太皇太后大声吼道。 皇帝别过脸去:“来人,送太皇太后回慈宁宫!” ...... 宫里的这番闹剧很快便传到李锦绣耳中,李锦绣微微一笑,把这份从宫里送出来的情报放进竹筒:“这种蠢事也只有闵兰和她养出的蠢孩子才做得出来,可不能只有我一个人笑,大当家也要一起笑。” 鸽子送出去,李锦绣又想起了陆臻来了,那个倔驴似的孙子,也不知道被大当家掰正了没有,每次回信只有寥寥几句,一切安好,勿要挂念。 李锦绣叹了口气,她是真的老了,老到不知道孙子在想什么。 这臭小子该不会是对大当家还存着心思了吧? 明明那时他自己也不同意这门亲事的,怎么要好聚好散的时候了,他又执拗起来了呢? 李锦绣想起当年,大当家兵权在握时,有那想要攀附的,千方百计把自家子弟往大当家身边送,大当家那时已经三十多岁了,可送过来的美少年里,甚至还有十四五岁的。 大当家一个都没留,全都送到军营里历练了,没过多久,就一个个哭哭啼啼地走了,大当家听说以后,掐着腰哈哈大笑。 李锦绣还记得,当年她要嫁进陆家时,大当家给她备了十里红妆,她更是京城里迄今为止,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位骑马出嫁的新娘子。 出嫁前的那个晚上,她问大当家:“您想没想过成亲啊?” 李锦绣记得当时大当家怔了怔,轻声说道:“十四岁时,有男孩子追我,我哥叫他出去打架,那男孩打不过,灰溜溜地跑了,大哥对我说,无论你想嫁什么人,都要先过你哥这一关,打不过没事,但要经得住你哥我的拳头,像这种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