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2/4页)

慕容氏的燕子坞,位于城西三十里处。

殷扬二十余人在黄昏之时,到达彼处。

早得提示的殷三,手脚麻利,不一会儿就带着几位队友,自那岸边的人高水丛里,拖出几艘样式陈旧的古朴老船来。几人同新协力之下,平静的湖面绿波上,便轻柔地漂浮起数叶扁舟,

有会划桨撑篙的鹰卫,自觉包揽下摆渡的技术活。

殷扬顿足一纵,身子如叶飘起,轻轻的跃上小舟。那小舟只一略沉少许,却绝无半分摇晃。殷三看得佩服,与殷四两人随后跟上。其余人等,也皆各自上船。

临时充当舟子的鹰卫,手执双桨,缓缓划水。木桨一扳,小舟便向西方滑去。舟行湖上,几经转折,便转流入一庄大湖当中。知晓这便是太湖之水的殷扬,极目望去,直观此时夕阳斜照,烟波浩渺,汪汪的水波波澜然着直至远水接天。

便在此时,只见两只燕子从众人的船头掠过,也向西疾飘而去。

殷扬心想:这慕容氏的所在之处,既然叫做“燕子坞”,那么除开缅怀故国之意,想必也是因为此地水鸟聚行、燕子极多的缘故罢。

须臾的功夫,三、四鹰卫按照殷扬的口头指令,将座下小舟划入一处小港。但见这片水面上,遮天蔽日的生满了荷叶。若不是,有深悉路途或通晓窍门的知情人士指点,光凭眼力决不知这些荷叶之间竟也有此般通路。

殷扬见此水面之上,全是菱叶和红菱。清波之中,红菱绿叶,更显得色彩明晰,艳丽无比,便顺手采摘了几枚红菱,剥开硬皮,将那皮肉光洁的菱肉送入嘴中。

一时间,口舌卷动,只觉得果肉甜美,甘香爽脆,实在清甜非凡。不由地便向身后的殷三、殷四两人,笑着招呼道:“这红菱的滋味不错,清而不腻。老三老四,你们也且尝尝。”

听他称赞,一旁或并行或缀行的小舟,速度略微放缓。原本在船上,安安静静地享受着夕时娴静的一众鹰卫,也都嘻嘻哈哈的摘菱剥食。

湖上暖风阵阵,带着菱叶清香。偶尔,小船转过一排垂叶,远远看见水边一丛花树映水而红,灿若云霞。湖上清风,夹着淡淡的花香扑面,令人懒洋洋的提不起精神。

众人就这般缓缓荡舟,殷扬哈兮一声,伸了个懒腰,干脆平卧船底,仰望着天上红霞,飘来荡去,聚散无常。耳边,除了桨声,以及菱叶与船身相擦的沙沙轻响外,四下里一片寂静。

第六卷 慕容燕坞参合庄 No。088 大燕子坞

燕……

大燕……

燕子坞……

历代致力于造反事业的慕容家族,在殷扬的眼里是十分有意思的。

无论,是仅有十三岁就差点戳死黄眉僧的慕容博,还是“北乔峰,南慕容”中的复哥,其实都是相当强悍的存在。

当年横行江湖,闯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名头的慕容博,自然不必多说。什么“奇才”、“隐忍”、“自晦”等专门用来形容天纵枭杰的词汇,尽可以安在这位身上。

而复哥自报家门的那一句“姑苏慕容复!”,亦是非常之帅气。

可就这父子俩,却皆视燕国复辟事业为肩上重任,从而一个接着一个倒了血霉,不可谓不可惜……

殷扬心想,不知道芷若这个小丫头,在那座充斥着复国气息的巨大古宅里面,住得如何?有没有因为宅子的阴森,或者那厮的凶恶,而感到担惊受怕,睡不好觉?

殷扬想着想着,脑子里,便出现了一个手臂有他腰部粗的恐怖巨人形象……

人们只道燕子坞大,却不清楚它究竟如何大法。

此行之前,曾从母亲那里温习了一遍相关知识的殷扬,半倚在船头,便像捉迷藏般,看似随意的指挥手下,于无尽的水草间左游右荡,转弯折向,

菱塘尚未过完,重新坐起身来的殷扬,又指引着舟队,往一丛芦苇和茭白中穿插过去。

他这回出门之前,出于谨慎,又再次询问了慕容婉儿,关于这片水坞的详细情形。对于做过功课的殷扬而言,眼前这许许多多纵横交错、棋盘一般驳杂繁复的直斜水道,就如其手掌中的掌纹一般清晰明白,轻松好辨。

如此,又曲曲折折的划了一个多时辰。酉牌时分,缓行湖上的众人,遥遥望见远处的绿柳丛中,隐然露出一角飞檐。

兴奋之下,众人桨快几分,几条船直向柳阴中划去。到得邻近,只见一座全由松树硬枝架起,形成整整齐齐排列状的巨大木梯,便如木阶似的垂下来通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