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2/4页)

用)三百,而杭独得百道。臣谨以圣意增价召人,中米减价出卖以济饥民,而增减耗折之余,尚得钱米约共一万余贯石。臣辄以此钱米募民开湖,度可得十万**功。自今月二十八日兴功,农民父老纵观太息,以谓二圣既捐利与民,活此一方,而又以其余弃,兴久废无穷之利,使数千人得食其力以度此凶岁,盖有泣下者。臣伏见民情如此,而钱米有限,所募宋广,葑合之地,尚存太半,若来者不嗣,则前功复弃,深可痛惜。若更得度牒百道,则一举募民。除去净尽,不复遗患矣。(这是在讲筹资方式,论可行性)

伏望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少赐详览,察臣所论西湖五不可废之状,利害较然,特出圣断,别赐臣度牒五十道,仍敕转运、提刑司,于前来所赐诸州度牒二百道内,契勘赈济。支用不尽者,更拨五十道价钱与臣,通成一百道,使臣得尽力毕志,半年之间,目见西湖复唐之旧,环三十里际山为岸。则农民父老与羽毛鳞介,同咏圣泽,无有穷已。臣不胜大愿,谨录奏闻,伏候敕旨。(这是在讲条件,要政策)

贴黄(这相当于补充内容)。目下浙中梅雨,葑根浮动,易为除去。及六七月,大雨时行,利以杀草,芟夷蕴崇,使不复滋蔓。又浙中农民,皆言八月断葑根,则死不复生。伏乞圣慈早赐开允,及此良时兴功,不胜幸甚。(这是在讲时机)

又贴黄。本州自去年至今,开浚运河引西湖水灌注其中,今来开除葑田逐一利害,臣不敢一一烦渎天听,别具状申三省去讫。(这是在讲试验效果,再申明可行性)

苏大人的这段文字,是士大夫文人给朝廷的状奏。为使广大人民群众方便理解,这段文字,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杭州拥有西湖,就如同人拥有眉毛眼睛,是不可以堙废的。唐穆宗长庆年间,白居易到杭州任刺史。在那时,西湖能灌溉农田千余顷。及至钱镠割据、建立吴越国,安排整治西湖的士兵千余人,日夜开挖疏浚。自本朝建立初期以来,略为荒疏不加治理,结果湖水干涸,杂草丛生,日渐有沼泽化的倾向。熙宁年间,臣到杭州任通判,当时西湖沼泽化的程度不过十分之二三。距臣这次来杭任知州,不过十六七年时间,不想西湖已经堙塞了大半。本地的父老乡亲都说这十年以来,湖水浅涸葑草横生,一如乌云遮蔽天空,顷刻便充满了整个西湖,再过二十年,就没有西湖了。假使杭州没有西湖,就如同人失去了眉毛眼睛,那还成其为人吗?

臣愚昧无知,私自以为西湖不可堙废的理由有五点:先帝真宗天禧年间,时为杭州通判的已故宰相王钦若,曾经上奏朝廷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止捕猎鱼鸟,为君主祈福。从那以后,每年四月八日,杭州数万民众,聚集于西湖,所放生的数以百万计的各种鸟兽鱼虫,无不向着西北方跪拜敬祝君主万寿无疆。如果有一日西湖堙废,使得湖中的蛟龙鱼鳖,都成为干涸的车辙中垂死挣扎的鲫鱼。而臣在一旁坐观,则是何等居心啊。这是西湖不可堙废的理由之一。杭州作为一个州府,原先乃是由潮水冲积淤沙而成的江海之地,地下水咸苦难饮,因此居民稀少,市区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自唐德宗时李泌来到杭州任刺史,决定引西湖水入城,发动民众开凿了六口大井,此后居民因解决了深受其苦的饮水问题,这才赖其水土资源之利,市井日渐繁荣,城区人口日渐增长,西湖实为奠定这一切的基础。如今湖窄水浅,六井日渐损毁,只怕再过二十年后,水涸葑腐,则尽成沼泽了,如此,全杭州城的百姓,又得再喝咸苦的地下水,那势必会四散而去,城市也就不复存在了。这是西湖不可堙废的理由之二。当年白居易在他所写的《西湖石函记》中说:“开闸放水灌溉农田,湖水每下降一寸,可灌溉农田十五顷;每十二个时辰,可灌溉农田五十顷,如果蓄存与泄放及时,则沿河千顷农田旱涝保收,可免凶年饥岁。”如今湖水所灌溉的农田虽然不及千顷,但毗邻下湖数十里的地方,种植出产的茭菱稻谷等农作物,其所收获仍然无从计量。这是西湖不可堙废的理由之三。如果西湖深而广阔,则运河可以通过湖水加以补给。如果湖水不足,则势必以钱塘江潮加以补给。江潮所过,泥沙俱下,浑浊不堪,一石水五斗沙。用不了三个年头,就得调集士兵民工花费十余万个工时对湮塞的河道加以疏浚,而运河流经杭州市区大约有十余里,届时官吏士兵四处骚扰,污泥浊水满目狼藉,实为城中居民最大的祸患。这是西湖不可堙废的理由之四。天下官营酿酒业的兴盛,没有哪里比得上杭州的,每年所征收的赋税高达二十余万缗(一缗千钱)。而酿酒所需之水,主要依靠西湖,如果西湖日渐浅狭,酿酒之水供不应求,则必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