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2/4页)

好笑,就说了:“琴操姑娘,貌若天仙,才若天人,佛印你是个和尚,你想与琴操姑娘天天相见?那你是准备去还俗?还是准备去偷食?”

佛印想,苏大胡子啊,是你犹豫在先,是我捡漏在后,我有不仗义吗?唉!不过,谁叫人家是当官的,权大于法,权大气粗,怎么办呐?我不如用个《品字令》来解释一下吧:“觑娇娃,念蜂腰肤雪。歌罢遏云声,怎得向掌中托。馋眼怎能归去,强把身心虚霍。几回欲待去嘘脸,犹恐东坡恶。今娇娃,欲清心净欲。削发诵经文,实是暴殄天物。和尚尼姑对食,也胜孤影单独。哪年喜得子嗣延,回俗犹建新屋。”

……

9bmw

。。。

 。。。  

第0715章 二八俏尼姑

琴操又事无巨细的向王木木作汇报了。她说,这三四个月来,苏轼苏大人几乎天天招见她,待酒待茶待客人,陪喝陪吃陪游湖,对脸对唱对诗词。连佛印都说了,苏轼与琴操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在此阶段,琴操充分享受了做诗词歌赋二传手的乐趣,苏轼要求琴操天天见,琴操就电波中接受王木木的天天授,现抄现卖,天天都是丰收日。王木木把近千年的文化积累剽来交予琴操去与苏轼对垒,取之不尽的源泉,把这个苏轼痒痒得都快得失心疯了。

同时,由于现在的北宋,承继汉唐的华夏文化,中间隔着五六十年不堪回首的五代十国,文化断链,书籍散失。好不容易赵匡胤一统江山,皇宫又多次失火,特别是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那场大火,把皇宫典藏书籍烧了个精光。这场大火烧了整整一天两夜,不但烧毁了荣王宫、雍王宫、相王宫、南阳郡王宫、兖王宫、荣王宫等宫,还烧毁了承天门、仪鸾司、朝元殿后阁、内藏库、香药库、左藏库、秘阁史馆、朝元门东角楼、朝堂,火出宫城还连烧了中书省、门下省、鼓司审官院。当时,秘阁三馆的图籍,俱被烧尽。大风中,纸片碎屑,漫天飞舞,源源不绝,飘满汴水……

这场大火,烧毁屋舍2000余间,救火而死的人达1500多,吞噬了无数财富。最令人痛惜的是秘阁里珍藏的无数图籍,这些都是华夏无数先人的智慧结晶,烧了就没有了。不知多少人痛心疾首:唐末五代,书籍也就只存留下来了这些,谁知遇上了这么一场火,一点未剩,太可惜了!

而日本,在汉晋时就常来中土取经,特别是与大唐交往很密切,像后来的辽、夏、金、高丽、大理、交趾一样,大量从唐朝、从中土购买书籍回国,这样,中国的古籍流落在日本的就不少。

琴操,也就是倭国小公主伊和子,作为公主,作为伊势神宫的准圣女,作为侍奉天照大神的灯油女,作为日本平安中期的名才女、女诗人和泉式部的粉丝,她当然能看到日本皇宫中的各种各样珍本典籍了。关于这些,现在的这个琴操也跟王木木交流过,比如,唐魏征及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辑录前人著述写成了《群书治要》一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按照经史子集分类的典籍,可以说是唐朝时期的“四库全书”。这部50多万字的典籍,在宋初,皇宫中还有,1015年那场大火把它的孤本烧成灰了,从此失传于中土,《宋史》亦不见记载。而《群书治要》一书,曾由日本遣唐使带到日本,被日本历代天皇及皇子、大臣奉为圭臬,甚是珍视,成为学习研讨中华文化的一部重要经典。

同样情况的,琴操还掌握了吉备真备(695—775)和阿部仲麻吕(701—770)携归的《遍照发挥性灵集》、《刘希夷集》、《朱昼诗》、《朱千乘诗》、《杂诗集》、《诗格》、《开元诗格》、《判一百条》、《全唐诗逸》、《臣轨》、《两京新记》、《杂咏》、《文馆词林》、《蒙求》、《唐才子传》等书。现琴操将自已记忆中的这些书,经王木木确认现大宋己佚失无存的,就从中摘取些古圣先王的治国思想、教民之见,与其治国平天下之智慧、理念、方法、经验与成效,以及一些诗赋等一一的抛射苏轼,与苏轼pk逗趣,枉为见多识广的苏轼,常常吃瘪,莫名所以。

琴操说,上个月,苏大人、米大人、佛印和尚等在西湖里,凑了三十条大花船和六百多条蚱蜢花舟,搞了个水上的花魁赛。比文、比艺、比相貌、比才情。结果是,琴操是毫无悬念的得了第一名,成了花状元。第二名花榜眼是一个叫香娘的北方来的名妓得的,第三名花探花就是毛法曹的情人琼芳姑娘。对这个榜眼香娘,琴操说,她其实是跟自已分属两种类型的美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