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我父亲生前就是这样训导我的,他非常了解中国人!”

“想了解中国人,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他们的文化太古老,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不同于我们。”笑川望着悬在墙上的一幅纯正的中国古代山水画,感慨地叹息着。

“将军,我请求告辞。”恒平俊实在没有心情附庸上司的风雅,便说。

笑川挥了挥手,随着马靴声响,恒平俊走出了他的办公室。他颓然地坐到办公桌后,闭上了沉重的眼皮——恒平明山和《颜氏物语》出事以来的这几天里,他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笑川清醒地知道,自己和恒平俊的命运都紧紧维系在那本《颜氏物语》上了。

下午4点是和省委派来的同志在海神娘娘庙接头的时刻,梁永和老冯不到3点钟就来到了这里。

没有人知道海神娘娘庙准确的建造时间,更没有人说得清那位被胶泥塑造得雍容华贵的海神娘娘从什么年代开始庇护凡人的,只知道她的栖身之所拆拆建建、修修补补了若干次。几年前,玉岛国民政府出巨资重新修造了这座位于城区西郊海边的海神娘娘庙,赢得了善男信女们的交口赞颂。谁也预料不到,三年后,在日军进攻玉岛之战中,由于定位出现偏差,国军三发接连打歪了的炮弹把海神娘娘庙炸成了碎片。

战乱年代,人们似乎对神明越发敬仰了,你瞧海神娘娘庙前的前来上香的红男绿女络绎不绝的样子就知道,战争阴云笼罩下的信仰依然在人们心中坚如磐石,偶尔平端步枪、反复穿行在庙前的日本兵也阻碍不了他们的信仰。人流中,梁永和老冯穿着长袍,一副结伴敬拜海神娘娘的模样。昨天夜里,梁永接到秘密联络员送来的紧急情报:鉴于此次行动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省委派来了一位带有绝密指示的同志加入到特别行动队里,他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安全地和那位不知性别、年龄、长相的同志通过暗号接头。

第三章(7)

对于完成这次接头任务,梁永胸有成竹。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讲,海神娘娘庙都再合适不过接头了。这是省委来的同志选定的地方,单从这一点上,梁永就感觉到,这个同志一定是个非常老练的特工。

一切都计划得非常巧妙和周密。

平时,老冯喜欢把手枪掖在后腰上,今天也不例外。现在,他们行动队所有人用的都是那天夜里神秘男人送到船上的崭新的甚至一枪未打过的毛瑟手枪。由于上香的人多,一个香客不小心踩掉了老冯的一只鞋子,不知什么时候凑过来一个扒手。老冯俯身去提鞋,后腰间的毛瑟手枪凸显出来,扒手以为长袍里塞着钱夹子,眼睛一亮,猛地撩起后襟,就要下手抢。手枪露了出来,扒手只道碰上胡子了,吓得腿一软,紧三溜地钻进人群里大喊起来:“胡子——有胡子——”他扯着嗓子这一喊,两名巡逻的鬼子立即冲过来,而这时老冯的衣襟给毛瑟手枪的枪柄挂住了,那两名鬼子一眼发现了目标,举枪冲他瞄准。梁永见势不妙,抢先两秒钟拔出枪,一甩手,两枪将那两名鬼子脑袋打穿。

枪声一响,海神娘娘庙前立刻像被泼进冷水的沸油锅一样炸开了花。人们纷纷夺路而逃,有的慌不择路窜进了海里。趁着乱劲儿,梁永三步两步纵到那两名鬼子的尸体旁,麻利地剥下了他们身上的军装、鞋子,然后抓起那两支“三八大盖”步枪、子弹盒,和老冯一起跑到海神娘娘庙后面一块大礁石后换好了鬼子的装束,混到了安全地带。

梁永和老冯有惊无险,但和省委派来的同志接头的任务是不可能完成了。

“操他姥姥,老子倒了霉了,这么重要的任务白瞎了!”回到渔船上,老冯站在船头上,懊丧得跺着脚高门大嗓地直骂。

“算了,老冯,你不要太在意了,今天的事情不怨你,事出有因,特殊情况。”梁永换好装,递给老冯一根“旱烟喇叭”,平静地安慰老冯。其实,他心里比老冯还要起急,可是作为队长,他又不能表现出来。

老冯颤抖着手点上旱烟,发狠地吸了两口,望着梁永,难过地说:“不管怎么说,今天是因为我影响了和省委派的同志接头,我心里能好受吗?”

梁永理解地在老冯身边坐下,继续劝慰道:“不要紧的,老冯,我们的联络线并没有断,那位同志肯定还会想办法和我们接头的,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唉——唉——”老冯气火难平地低下头,大口大口抽起烟来。

“这样吧,今天天晚了,明天一早小陆和大平你们两个装作卖鱼到市区侦察情况,老宋上岸找我们的秘密联络员联络,和省委派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