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 (第2/4页)

。提供了太多隐性的便利条件。

“字条上写的什么?”

走出哭墙所在的广场后,瑞恩摘下了头上的圆顶小帽,换上了自己的棒球帽。

“是祷告。关于未来的祷告,是秘密。”娜塔莉回头看了眼,只见乔治等几名保镖正全神贯注的跟在后面,摇了摇头,“瑞恩,这里的治安没你想的那么差,这里可是犹太区。”

“嗯哼~”瑞恩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去义人大道和大屠杀纪念馆?”娜塔莉自然清楚瑞恩来这里的另外一个目的。

与‘哭墙’不同,这两处地方带着犹太人最惨痛的一段历史,或许是两人都参与了《辛德勒的名单》的拍摄,对五十年前那段残酷的历史,都有着自己的理解。

因为地域面积的限制,以色列政府最新认证的‘义人’已经不再植树纪念,但这里的义人树却保持着相当多的数量,而瑞恩和娜塔莉转了几圈后,很快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所有义人当中最出名的那个——奥斯卡?辛德勒。

《辛德勒的名单》所带来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这样一个原本籍籍无名,只能在部分犹太人中口口相传的人物,借助着这部电影,彻底成为了英雄,受到全世界犹太人的缅怀和敬仰。

就像是斯皮尔伯格等人说过的那样,不管他救人的初衷是什么,但救了那么多犹太人,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树下静静矗立了一会,两人转头走进了耶路撒冷大屠杀纪念馆。

这个纪念馆有五千英尺长,外形是大卫星的下三角,缺失的那部分上三角,寓意着二战中被屠杀的六百万犹太人,也就是接近当时一半的犹太人数量。

走进纪念馆,如同进入一段时空隧道,为了表示对亡者的敬重,这里不可以拍照,不可以高声说话,每个人进入之前都会发一个耳麦,讲解员的轻声低语都是通过耳麦收听,迎面而来的巨大屏幕上是一些孩子们在唱歌,这是二战前一些波兰犹太儿童在演唱“希望之歌。”

“这是以色列的国歌。”娜塔莉低声说道。

或许别人不清楚,她却知道,自己身边的这个家伙,连圣经都没有读完过,对犹太人的历史根本谈不上多了解。

瑞恩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用心灵,用全部的精力去体会这一切,按照预定的计划,他明年的角色势必会与大屠杀再次产生交集,这里的经历,对他把握角色肯定大有助益。

除了这里是娜塔莉的故乡,这也算是他专程来耶路撒冷的原因之一。

跟随着娜塔莉,瑞恩进入了‘人名纪念堂’,这是纪念馆中最具戏剧性的纪念空间,三十英尺高的圆锥形构造开口朝天,顶部放置着大屠杀中死去的数百万犹太人姓名与个人记录,下方则由天然岩床凿出圆锥体纪念那些无名牺牲者。

看着周围架子上那密密叠叠的档案,瑞恩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以色列政府修建纪念馆时,就誓言要找到每一个被屠杀的犹太人,至今已为超过百万人建立了详细的档案,而搜集世界各地关于死难犹太人线索的工作还在进行。

包括瑞恩和娜塔莉在内,参观纪念馆的人都保持着沉默,很少说话,就算偶尔需要交流,也会尽量压低自己的声音。

最后,他们来到了儿童纪念馆。

一片漆黑中,三根蜡烛被镜面折射出无数的光影,恍若夜空中的繁星,没有任何图片和影像,只有广播里不断地播放着每一个死去孩子的名字和年龄,这是一对美国籍的犹太裔夫妇捐建的纪念馆,纪念十五万在大屠杀中早亡的孩子们。

实际上,自从拍摄完《辛德勒的名单》后,瑞恩通过全美犹太人协会,捐给了这座纪念馆足有数百万美元,如果他去掉墨镜和帽子,报出自己的名字,肯定会受到以色列当局热情的接待。

出了纪念馆,两人又去了锡安山,这里有很多‘义人’的墓碑,其中有一个就是中国人,以色列政府特意把何凤山的墓碑修建在了这里,以此纪念这位‘生死签证’的签发人。

“这就是犹太人,爱憎分明,我们会记住每一个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屠杀过犹太人的刽子手。”大概是见瑞恩盯着墓碑上面的字迹怔怔出神,娜塔莉低声说了这么一句,接着又问道,“对你有帮助吗?”

“勇敢的去面对,坚强的生存下去。”瑞恩挽起娜塔莉的手,“我想我把握到了很多东西。”

“想听歌吗?”

这可是非常罕见的事情,娜塔莉竟然要唱歌给他听,瑞恩赶紧点了点头,“好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