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黄雀在后(上) (第1/1页)

韩叔凉穿着皮靴,踩在坚硬的土地上。 比较松散的土路,已经被士兵踏实。 他看向麾下的士兵,身上穿着棉大衣,戴着皮帽子,手上还戴着羊毛手套。 士兵们背着行军背包,拎着步枪,快速向前走。 韩叔凉看到一名面色稚嫩的士兵,把皮帽子摘下来,拿在手上。 士兵的头发冒起一层层热气,眉毛上面有一层白霜。 “小家伙,怎么把帽子摘下来,你这样容易伤寒感冒,快点带回去。” 这名士兵听到军长的吩咐,他立刻把帽子带回去。 张初九在一旁说道:“现在保暖装备真好,咱们那时候,连一件棉大衣都是稀罕物,只有功勋部队能穿上。” 韩叔凉看着现在士兵的装备,感慨的说道:“是啊! 现在的小伙子们,比我们以前好太多了。 我们进攻四川的时候,脚下穿的还是布鞋。 那时候去四川山区,不知道那里极为寒冷,有的士兵脚趾都冻掉了。 现在冬天有棉皮靴,里边儿装有羊绒,这种鞋极为保暖。 脚底不冷,衣服少穿一点,那也能挺住。” 脸色有些稚嫩的参谋长苟茂晟,他是军校三期生,资历比较浅。 他擦了擦头上的汗,带着地图走了过来。 他看到韩叔凉和张初九神态极为轻松,他们聊着家常,没有聊对面的明军情况。 “韩军长,张祝师。我们军承担先锋任务。 我们即将进行我军进入河南,打的第一场大战。 这一仗要打着出彩,不能坠了秦军的名声。 按照王上的要求,我们要进行闪电战。 在明军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抵达最前线的孟津县。 遇到城池,如果太难攻克,就围而不攻,把他交给后帮的友军处理。 我们到达灵宝县,城内的闯军直接投降。 咱们前方的目标,是陕州城和城内的弘农卫。 陕州已经被明军重新占领,得到最新的情报,城内有五千明军。” 韩叔凉看到苟茂晟一脸郑重的样子。 他笑着说道:“不是我自大轻敌,是你把明军看得太厉害。 明军主力在孟津县,陕州的明军,连偏师都算不上。 只看他们攻下陕州之后,都没有余力进攻近在咫尺的灵宝县。 就知道陕州的明军,只是强弩之末。” 韩叔凉极为自信,他们第四军炮兵团实力最弱,大口径火炮列装最少。 攻坚能力仅强于没有换装新式火炮的东南都督府各军。 韩叔凉打下陕州的信心却极强。 他在明军摸爬滚打大半辈子,家族世袭兰州卫所指挥使职位。 他对于明军,特别是明军最基层的卫所将领十分了解。 弘农卫这种丢失城池,最后又把城池夺回来的卫所将领。 他们失地就是大罪,哪怕夺回失去的城池,立下一些功劳,也无法掩盖他的罪行。 秦军兵临城下,给了弘农卫指挥使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只要他是聪明人,绝对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弘农卫的卫所兵,看到大军围城,他们也不敢出城作战。 只要陕州的明军不出城,就不会影响到大军行动。 第一师行军速度很快,在明军还没有反应之前,包围陕州城。 韩叔凉有信心在五天之内拿下陕州,但他也不会为了这座小城,影响军中整体战略。 “郭大雷,陕州就交给你们旅,如果两天拿不下来,就留下一个团围住这个城池。 保证城内的明军不出来,等待后方的援军配合攻城,其他军队立刻急行军,跟上主力部队。” 韩叔凉吩咐完之后,他直接越过陕州,派兵修整通向孟津县的官道。 第一师的工程兵最忙碌,需要修整坑坑洼洼的道路,遇到折断的桥梁,还要砍树造桥。 郭大雷带着本部士兵,布置炮兵阵地,同时砍树组装云梯,挖壕沟,准备强攻陕州。 他耗时近一天时间,所有工作准备好,正准备进攻陕州。 郭大雷却发现,陕州城门已经被明军打开。 陕州城内的明军,直接向他们投降。 郭大雷都没进陕州城,他派一个团,控制陕州的局势。 他立刻带兵,去追赶主力部队。 他们第四军行动太迅速,警备军都没有跟上,占领城池之后,只能留下一部分兵力管理城池。 第一师很快接到郭大雷拿下陕州的消息。 苟茂晟用佩服的目光看着韩叔凉,道:“师长,你怎么能预测出,陕州那里的明军想要投降。 我们刚布置好阵型,陕州那里的明军就投降了。 如果大军强攻,陕州明军会投降的更快。” 韩叔凉简单介绍一下明军将领的想法。 他笑着说道:“我们今后会打几场硬仗,这几场硬仗打完,你就会发现,大部分将领都会直接投降。 明军之中,如果不是文官,还是硬骨头,那才是稀罕物。” 明军的武将,必须要对文官卑躬屈膝,这才能活下去。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