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教育是百年大计 (第1/1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乾清宫御前会议。 总参谋长李凤鸣汇报道:“陛下,唐山的兵工厂已经投产,能为辽东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武器弹药。 但今年塞外地区大雪纷飞,有的地方积雪厚度达到一米以上。 辽东战场和通辽的骑兵师,现在都处在休战状态。 第七军屯兵锦州地区,第三军屯兵安东地区。 第七军和第三军,已经控制辽南地区,他们在盖州会师。” 苏河看着乾清宫外,麒麟卫的将士正在扫雪。 京城已经下这么大雪,北方地区的雪会更大。 现在小冰河时期,北方地区非常寒冷,冬季根本不适合大规模作战。 苏河郑重的交代道:“一定要保障前线士兵棉衣和煤炭木材的供应,尽量减少非战斗减员。” 后勤部长姜之鱼立刻起身说道:“请陛下放心,我们在开战之前,就往辽东地区,运输大量的物资。 每一名士兵,都能保证有一件棉衣。 辽东地区木材资源丰富,大军取暖完全没有问题。 我们后勤部现在也能通过陆运和海运,为第七军和第三军持续补给物资。” 苏河听到这个消息,他面露笑容。 建奴已经是瓮中捉鳖,明年开春就能夺回辽东。 副都督苏熊汇报道:“陛下,大都督府已经给各军,发布剿匪的命令。 现在各地驻军展开剿匪工作,配合官府以工代赈。 预计各地匪患,能在两三年之内被剿灭。” 苏河称赞道:“这太好了,各地剿灭匪患,能保证百姓的安全,提供较好的营商环境。” 苏河询问完军方,他把目光看向文官群体。 首相王仲策看到苏河目光转过来。 他打开相关资料,汇报道:“陛下,您前几天安排的事情,内阁协调各个衙门,已经处理好。 银行早已经准备固定样式的银币存单凭据。 它就是陛下说的纸币,类似大明的宝钞。 内阁已经出台政策,全面禁止民间发行纸币和类似纸币的票据。 纸币面值是一银币、十银币和一百银币。 因为大明宝钞臭名昭着,民间对纸币的接受度不高。” 王仲策话音刚落,户部尚书钱富文紧跟着说道:“陛下,别说是民间。 户部给官员用纸币,发上个月的俸禄。 大部分官员,拿到纸币之后,立刻就去银行兑换成银币。 银行银币兑换每人都有限额,他们宁可兑换铜币,也不留着纸币。” 苏河听到王仲策和钱富文的说法。 他一点都不感到意外,现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没人敢信任纸币这种信用货币。 没有国家信用背书,纸币一文不值,银币却不会贬值。 他们正是经历改朝换代的一群人。 大明的官银,一两银子就值一两,一点都不打折扣。 哪怕是私人铸造的廉价银子,至少一两银子,能值半两。 大明的宝钞,现在已经一文不值。 很多人手中的宝钞,比废纸都不如。 再让这些人信任纸币,难度实在是太高。 苏河看向银行新任行长周云胥,这位后勤部出身的军官。 他任命军方出身的军官,管理银行。 苏河就是用军官的干练和忠诚,彻底清理银行。 银行极为重要,不能让贪官污吏掌控。 “周行长,铸币厂现在还缺少多少银子,能缓解市场上的钱荒。” 周云胥对这些数据已经非常了解,他立刻回答道:“陛下,现在朝廷所有的几座银矿,已经加大开采力度。 我们铸币厂已经把获得的银子,全部铸成银币。 但对于市面上的需求,还是杯水车薪。 银行经过调查,预计现在的银子缺口,至少有五千万两以上。 现在大额交易靠金币,小额交易靠铜币。 一些大型民办公司,通过商会记账的方式解决,官营公司之间也靠记账。 现在的局面还能维持。” 苏河皱着眉说道:“朕会想办法,解决钱荒。” 他知道这种三角债一旦无法偿还,引起的危机会有多么厉害。 现在除了继续引导民间,让民间的富商,把埋在地下的银子挖出来,投入到工业之中。 能快速解决钱荒的办法,就是靠武力抢夺其他国家的财富。 这两种办法相辅相成。 随着国内的工厂增加,会产生大量工业品。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工业生产过剩。 必须要以国家武力,帮助这些工厂,找到能消化这些工业品的地方,并获得大量的廉价原材料。 在历史上,西方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建立庞大的工业国家。 殖民地由谁统治不重要,重要是廉价的原材料和商品的市场。 这也是苏河在海外,执行分封制的原因。 刑部尚书苏燕汇报道:“陛下,刑部牵头已经打掉三十二家青楼。 解救五千多名儿童,把他们送到工厂当学徒。” 李元正紧接着汇报道:“都察院出动多位御史,对银行、少府、六部等衙门进行检查。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