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百家争鸣大会(二) (第1/1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皇帝苏河看着众人极为紧张的样子。 他听着儒家孟子学派李思源,还在台上夸夸其谈。 这人也有一些水平,他的思想体系极为自洽。 不是那种胡言乱语,完全不用理会的东西。 李思源讲述的内容,仔细品味还有一定的正确性。 他有一定的水平,加上大逆不道之言,这才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皇帝苏河看着年长皇子们的表现。 三皇子苏蒙握拳小拳头,瞪大眼睛看着李思源。 他一脸愤怒的模样,气鼓鼓的样子,让人忍不住发笑。 二皇子苏雷用手揉着鼻子,正在思考李思源的理论。 大皇子苏蜀,基本无视李思源,他与姐姐苏蓉正聊着天。 周围人的反应,尽收皇帝苏河眼底。 他听到曲向阳的话,又看到李志升与于文和,正向他这里靠近。 皇帝苏河摆摆手道:“朕允许各个思想学派参加百家争鸣大会,就能容纳不同的思想。 这人既然登台,就让他按照流程说完。” 皇帝苏河很开明,他知道现在大华帝国君子制,根本不会受到任何冲击。 等到儒家孟子学派,真有可能崛起的那一天。 那时形势必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儒家孟子学派的存在,那也有利于后代。 曲向阳听到皇帝苏河的吩咐,他这才松了一口气。 皇帝苏河不追究这件事,他就不用承担责任。 李志升和于文和两人已经来到皇帝苏河身边。 他们互相看了一眼,他们眼神之中,都留下庆幸的神色。 皇帝苏河度量很大,没有因言治罪。 他们这些儒家其他学派,就不用承担皇帝苏河的怒火。 于文和在心中祈祷,李思源不要继续说出大逆不道之言。 他听到李思源阐述完君为轻的理念,接下来说出的话,脸色顿时大变。 脸色胀得通红,豆大的汗珠不断从脸颊处流淌下来。 “纵观各朝各代,英明的皇帝少之又少,平庸的皇帝占据大多数。 各个朝代由盛转衰,他与昏君的出现密不可分。 皇帝优秀与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这对天下不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儒家孟子学派认为,百姓与社稷最为重要,又无法保证每一位君主都是英明的君主。 我们的治国理念,那就是哪怕出现昏君,也无法影响国家的兴亡。 君为轻的具体实现办法,那就是让皇帝不掌握国家大权。 这样野心家,也不会为了皇权,就掀起一场生灵涂炭的战争。” 曲向阳一直关注着皇帝苏河的表情。 哪怕是李思源说出大逆不道之言。 皇帝苏河的表情,那也没有发生剧烈的波动。 但他可是被李思源吓得半死,这人就属愣头青。 他不是仕途中人,甚至想豁出一切只求名。 曲向阳可不想与这个人同归于尽。 他示意主持百家争鸣大会的官员。 清脆的铜锣声很快想起。 王胜不耐烦地说道:“时间到了,你快下去吧!不要耽搁我们的时间。” 李思源觉得自己有些紧张,按照正常的时间,他应该能把所有东西讲完。 他之前就崇尚孟子的学说,东西方交流通畅后。 李思源看到英吉利传过来的一些理论,他觉得非常契合孟子的思想。 这才东西结合,融汇成现在的儒家孟子学派。 儒家孟子学派,主要思想就出自李思源,年岁最大的人也是李思源。 他参与百家争鸣大会,已经有锒铛入狱的准备。 他就是要把自己的思想学派,通过这种场合传递出去。 只有这种大规模的会场,来的人才足够多。 李思源才能从中找出合适的人才。 大华帝国读书人那么多,必然会有与他想法类似的人,把这个思想学派发展壮大。 李思源走下台的过程,他看到别人用异样的眼神看着自己,根本就不在乎。 这些愚蠢的人,根本不理解他的思想。 王胜以最快的速度登台,因为刚才儒家孟子学派的捣乱,他都要把介绍的顺序略微调整。 “我叫王胜,来自儒家大同学派。 我们学派不主张三纲五常、天人感应这种糟粕的思想。 我们学派坚决拥护皇帝陛下,坚决维护皇帝对帝国的统治。” 李志升听着王胜的表现,他脸上浮现出笑容。 王胜素有急智,其他人紧跟着李思源上场,很可能会自乱阵脚。 王胜上场之后,立刻就把最核心的东西抛出来。 他们必须拥护皇帝,才能得到皇帝的重用。 这一点最为重要,是所有思想的地基,一旦失去整个思想都是空中楼阁。 “我们儒家大同学派,主要的目的就是想实现天下大同。 书本中描绘的天下大同,是我们学派的最终目的。 我们这几代人的使命,就是实现初步的天下大同。 百姓能填饱肚子,不因为饥饿寒冷而死。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