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页)

会陷入孤独、恐慌或是寂寞的心理?他更担心人会因为少有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而对外部世界变得漠然起来,不再全身心地关注大地、田野、天空、树木、庄稼、花草……那会不会对污垢的湖河、污浊的空气、颓败的草木变得不敏感甚至视而不见,人要都变成这样……想到这些他心很是不畅。没学过心理学的余启明,他的心理分析判断全凭阅历与先知先觉,这种认知也有是他通过对绘画中的树木与盆钵中树桩,在人观赏时迥然不同的真实感受,信手挥毫下的红花绿叶的艳丽与盆中树桩绿意欲滴的鲜活,是全然不同的心理感受!这是经过多年揣摩而得出的结论,事实上因收藏的市场价值而厚此薄彼地追求,反将人的生理感受让位画作技艺的巧工之美。被人们忽略的结果,让他的担心不无道理。

文笔犀利的文章一刊出,立刻引来社会上的一片喝彩,报上好评和互联网上声援信息帖子铺天盖地般涌来。当然还听说有花商曾写信漫骂甚至打电话口口声声威胁说要收拾他,也就是要施暴力于敢怒敢骂的余老。那个时期确实是个假花假树泛滥的年代,以新奇仿真植物谋取暴利的年代,一种塑料的仿真椰子树呼啦啦地一下“生长”在京城的诸多道路,绿色的红色的俗不可耐的假树,竞然“植”在中国工艺最高学府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大门旁。不伦不类的物件终日在搞工艺美术,研究美学讲究艺术设计的师生眼前晃摇,真的是太具讽刺意味了。感官的刺激、感情的戏弄惹怒了他们,众怒之下假树险些被推倒,他们是从美学的角度不能接受。而且这事同样遭到林业大学学子们的深恶痛绝的*,他们的不能接受是从假树于人无益,而且因日后的更替而再度污染环境够角度。这样的城市人造“绿化美化”闹剧,经过工艺美院教授的批评公开信在报上刊载后,随意在市内街区栽假树,布置假花草的风气终被刹住了。但在场馆、室内或有业主的场所却奈何不了,只要主人或管理人喜欢谁也没办法,后来发展到就连机场候机大厅内,也是种有不少可以乱真的人造椰子树、棕吕树什么的“热带树”,作为大厅主景观。现如今,当你步入花卉市场内的假花展区,就可以知道这造假功力和热销的规模了,也就知道其利润有多大了,竞然是泛滥到了无处不在,真的到了不可思意的程度。人倒底为何这样,他始终就不明白:这假树、假花于人于环境只能是有害无益,凡懂得一点绿色植物功能的人,是绝不会作这种劳民伤财且用旧难以消除材料,不利环境保护的事情。同样对假植物深有抵触情绪的刘晓,很了解余老当时的呼吁面临危险处境,他惹怒了众多的贩卖假花木商人和生产者,影响了他们的生意,要断他们们财路,那还有他的好吗。

刘晓从文章中字里行间真切地感受到通常所讲的文如其人的说法,文中令人拍案叫绝的论据与引证;犀利的文笔和生动的言词让刘晓深深记忆着。日报上刊登的《别蒙自己了》的激情澎湃文章,那耐人寻味的题目,更是让刘晓至今记得非常清楚。虽然那时候和余启明先生无大接触,但通过社里、周边人们赞同的议论和拜读了余老的诸多相关文章,可是真真地怀着一种诚挚与钦佩的亲情在用心读,他也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作“拜读”。刘晓从此对余启明老先生作事为人的耿直,疾恶如仇的性格和直言不讳的率真,都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他从心底里佩服这位体形挺直修长、神态自若、举止儒雅却又性格率真童心未泯的,看上去很有古时士人气宇,极赋大家风范的师长。

十一

在盆景园西展厅门前的座椅上,沐浴着温暖阳光的余启明与刘晓二人各自忙碌着。刘晓手举相机观看回放刚刚拍摄的盆景照片,余老则爱抚地环视院内众多的盆景。只听他一字一句地念叨着:“这扬派盆景兼有北方的雄健和南方的秀美,概括地讲是: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做工极讲功力,自幼苗培育要数十年才成,云片是奇数,一至三层称台式,三层以上为巧云。”望着刘晓侧身仰面聚精会神听讲,却仍有点不得要领的样子。余老话题一转,轻松地说:“你还记得我们在瘦西湖边上看到在彩船上扮戏装的演唱吗?”刘晓:“嗯,记着。”“那是扬州清唱,当地很具特色的地方戏剧,你看它那唱腔,时而婉转时而高亢,听起来即有筋骨锵锵又是柔肠阵阵,很有韵味又气势吧。这扬州清唱艺术风格与扬派盆景的艺术风格可谓是一脉相承,你看呀,扬派盆景树干苍劲有力,但其枝叶却精巧而飘逸,整个作品绐人的印象是刚柔相兼,即雄健又隽秀而且做功到了极致,因此作品气韵不凡,这就是扬派盆景艺术。”刘晓仰目望着余老如同在会议室作介绍出版策划方案讲演一般,时而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