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2/4页)

刚刚传到欧美时明显带有日本式盆景的风格。一种强调体现人的意志而恣意地表现力量美的艺术形式,用较深的功力夸张地创造自然界罕见的植物造型,表现出由于人工的矫揉造作令树干与植物肌理发生极大的变异。树干过量的虬曲,树桩过多的“舍利干”、“白骨”和“神枝”,观赏这样技术性含量过高的作品,让人在为之惊叹之余还隐隐地有种直面病痛或畸形患者时的感觉,心中隐隐也有些痛,缺少平日观赏绿植时因长势旺盛和姿态优美,带给人的那种健康的向上的美的感受;

两位老者谈及到历经百年的文化传播,在近年的国际广盆景展览中看到:渐渐地欧美的盆景艺术同仁有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一种追求表达回归自然思潮和表现出人眼中的绿色自然,富有生命力情趣的盆景艺术,追求貌似无章法却最能充分体现个性的创作意识,特别在多森林的欧洲,那里的人们对丛林式盆景有特殊的感受和理解,创造出不少令人振撼的一流的上乘之作。他们的创作仿佛是模仿自然状态下丛林树木的微缩版,甚至象是从地球上整体地掘出一块地壳般似真切,这种审美追求在世界盆景界大范围影响着艺术创作,甚至在中国的不少地方也开始流行;他们也谈到中国盆景讲究诗情画意的艺术真谛,双双为讲究意境美的中国盆景这样一种体现人文精神的艺术形式,在西方世界尚未被认知而抱憾。

谈到世界盆景展览、亚太地区盆景展览评奖的差异时,俩位老者又都不约而同情绪激昂地提高了嗓门地大讲,其中展品评比条件注重技术含量,与国内展在强调艺术性方面有所不同,显然的文化不对等原因所致。强调盆景艺术创作不同于园艺活动,它是个人心智的表现,而且盆景文化植根华夏大地,也因此表现出这个民族的本原文化、本原哲学。以世界通行的有明显园艺性的审美标准,去评价具有艺术性特质的中国盆景艺术。这种评价体系有悖于中国盆景的审美与价值取向,也是对中国传统的国粹艺术的不理解。不对等的文化交流冲击着传统中国盆景文化的评价体系,让国人缺少了主心鼓地有些没底了。也因此重张旗鼓地提出了“重塑盆景强国”和“重振盆景强国地位”这样口号提出,竞管让人有亡羊补牢的感觉,政策制定者们这样认为的。

其实以为来自西方压力的意识,是一种误会,一种在文化不对等条件下,对中国盆景艺术美与审美认识上的误区,缺乏自信的表现。二老由此及彼很自然地讲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艺术体系的差别,比如透视原理啦,创作技艺啦等等,仿佛有讲不完的话题,待他们去议论去解决。夕阳下,两位老人忧国忧民地讲着说着,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文人树”式柏树桩盆景)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五十八

二老边聊边喝干了一瓶茅台酒后,双双用手指点着院中的盆景并不住地用手、用酒杯、酒瓶踮着桌面,相互争抢着大发议论,二老己全无刚进园时的斯文,只见陆园主情神激昂地感慨道:要想改变目前中国盆景所处的境遇,唯有向欧美国家强势推介中国文化,推介原创性的中国盆景艺术作品,让世界了解源于中国的盆景艺术是什么样的。要建立以中国盆景艺术表现诗情画意美为基础的审美价值体系,唯有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创造对等的艺术交流。话音未落立即得到余老重重的热情掌声,刘晓站在一旁也凑热闹地用力鼓掌。两人异口同声地赞叹:香港惠丰银行老板伍宜荪先生,为了宣传中国盆景、宣传中国文化,他所作出送中国盆景100盆给美国国家盆景博物馆并投资建造中国盆景园的义举。在美国造就了一个让世人看到什么才是真正中国盆景艺术的交流平台。这样的话题让陆老先生不禁感慨万千。他话峰一转略带迟滞地:“你看我,儿子搞实业不喜欢盆景,女儿在国外,这满园的盆景,我想再过些年,我己经七十一了,没人传的,等到玩不动盆景了就全部送给国家,送给植物园。人嘛,什么东西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哈哈”。余老也身同感受地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刘晓在一旁情神专注地听着俩位老者推心至腹的交谈,随着笑声他放眼望去,园里山石旁、亭榭里、甬路上,不处不在的盆景佳作,也同感到话中的另层含义,是他从来没有过的意识,没有遇到过的话题,他只记得他爷爷去世时曾说过:“我也没给你们留下什么,这几间房我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舍得卖呀,我就想:要饭也得有个窝呀,我就留下这几间房子……”今天的的许多话题令他顿悟,他的思想被二老引经博典的谈话,引领着在艺术的殿堂内飞翔,感受着艺术的魅力和人与盆景的情与义与理。他知道两位老者所讲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