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临安生变 (第1/2页)

黄药师携陆无双离去之后没几天,朱子柳也接到了一灯大师传来的消息,命令朱子柳尽快返回大理,于是朱子柳带着小鸟依人的李莫愁返回大理。∮,..

而洪凌波则告辞了李莫愁返回郭靖大军中去见她的情郎诸葛忘川。

武敦儒又耽搁了几天,将吐蕃的后续事宜一一安顿妥当,正与程英商量下返回的行程时,就接到了南宋临安郭芙传来的加急情报:临安皇宫有变,速速前来,迟则生变。

武敦儒不知到底发生了何事居然让郭芙如此紧张,点名急招武敦儒赶去临安。

武敦儒程英二人只能放弃之前已经计划好的沿途游山玩水的打算,快马加鞭赶往临安而去。

经过这几年与蒙古大军的厮杀,通过累累战功,郭靖已经被封为从一品骠骑大将军,武敦儒也已经是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

南宋朝廷之中,对于郭靖大军的态度也是分为截然不同的诸多势力,阎贵妃已经完全投靠了武敦儒一方,而宋理宗在宠妃阎贵妃的影响之下,也同样只安心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做自己的********,懒得管那么多闲事。

贾似道本身才华过人,又内有阎贵妃在宋理宗耳边吹枕边风,外有武敦儒的势力为其提供便利,这几年自然风生水起,一路扶摇直上,如今在朝中已经是位高权重。

贾似道与武敦儒等人接触时间长了之后,聪明如他,自然看出武敦儒等人的非凡之处。在已经倾心于武敦儒。觉得他是一位值得效忠的明主。全心全意开始为武敦儒效忠。

并且,贾似道运用他过人的本领在南宋朝廷之中拉拢了不少年轻有为的士子、有着雄心壮志的大臣向武敦儒一方靠拢。

还有一部分眼明心细之人,对于郭靖和武敦儒等人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并且将治下管理的井井有条,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而感到钦佩与欣喜。

只是这些人一直静静的处于观望状态,并不发表任何意见。只等待见机行事。

另一部分人则是纯粹的忠于南宋的大臣,他们心中觉得郭靖大军乃是大宋的军队,就应该听从大宋的指挥。

郭靖大军中的主要将领从来都没有回京拜见皇帝,只是隔段时间派时运到临安禀报军情,讨要军粮、军饷,接受赏赐。

并且郭靖大军从蒙古鞑子手中夺回的国土,不论是官员的任命还是赋税的收缴都由郭靖大军自行处理,这实质上已经算是割据的状态。

那些忠于皇帝的大臣对于郭靖等人的做法颇有微词,但是宋理宗对此并未有过任何不满,甚至还多次在朝堂之上夸奖郭靖、武敦儒等人英勇善战。力挫蒙古鞑子,收复失地。扬大宋国威。

故而那些忠于南宋的忠臣,也只是不断的上本要求宋理宗斥责郭靖和武敦儒,但是反而被宋理宗斥责了几回之后,他们也无奈放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的形势总比几年前,时时刻刻都有着被蒙古人攻打过来,不知何时就要亡国,朝不保夕的日子强多了!

而还有不少人则是对郭靖他们的所得分外眼红,他们不会去思考郭靖大军付出了多少心血,牺牲了多少将士的性命,经历了无数怎样艰苦卓绝的大战才换来了这些。

他们只是羡慕、嫉妒于那广阔富饶的土地,以及这些背后所带来的巨大的利益。

这些人以马天骥、丁大全和董宋臣三人为首,对于郭靖等人独占如此巨大的好处而极度不满,渐渐地以致于他们对于宋理宗对郭靖等人放任不管的态度也开始不满。

可是他们却无能为力,宫里宫外都有都有武敦儒部下的暗手,不论是阎贵妃身边,还是贾似道身边,甚至那些被先知先觉的武敦儒所看重的人才的身边都有着高手保护。

这使得马天骥、丁大全、董宋臣他们能够保得住自己的性命也已经是费尽心思、竭尽全力,更不要想着耍什么手段,下黑手,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相安无事那也是极好的,可是就在最近,临安的气氛有些诡异起来。

郭芙已经在临安坐镇半年有余,本来一切顺利,可是最近几天宫中传递消息的情报人员接二连三的出现意外,好几人突然之间就音信全无。

虽然都是发展出来的基层情报人员,可是也不应该频繁出错,颜贵妃那里也已经有好几天没有传来消息。

这一切的一切都表示皇宫之中一定是出现了什么变故,郭芙本打算亲自去皇宫之中打探一下情况,几名手下废了好大力气才把她劝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