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2/4页)

他点点头,责备朱成道:“斋芳,你怎能这么跟安大人说话,大没规矩了。”

钱祟一摆手,大大咧咧的道:“你不懂,过几日你就明白了,安大人不是那么迂腐的人,年龄也还小,不喜欢人称呼他官职,而且我们以诗文会友,呼叫字号也是应该的。快,先别急着忙乎,赶紧拿名帖出来。”

“干什么?”朱成莫名其妙的看着他。

钱祟边指挥书童铺纸磨墨,边道:“挑一首你得意的写下来,我们去书房见安大人,虽说安大人对你印象不错,但行卷的规矩还是要的。”

朱成犹豫着,虽然刚见到这位安大人的气度他已经没了那份轻视之心,但托着好友面子进府留住他却不那么情愿。照钱祟所说,这府中尚有其他几位举子,都是行卷中才华横溢才被安大人请至府中的,他没经过正经的行卷规矩,不愿意被人说是借的好友情分,招人非议。

钱祟看他磨蹭,转眼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失笑道:“你当安大人年纪小就是好说话的人,小猫小狗都随意收留?我可还没有那么大的面子。不说让你挑一首最得意的么?每日来安大人门下投卷的举子不下数十,可至今能在府中留住的包括我在内也不过才四人,万一大人看不上眼,这免费的状元府你可休想蹭上。”

听好友这么一说,朱成傲气上来,稍加思量,录了一首自己至今最为喜爱的小诗,吹干了墨,卷起跟名帖拿在一起随着下人往安府书房走去。

爱喝花酒的翰林学士(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安鞅坐在书桌后面拿着这首诗低声颂了好几遍,方拍桌惊叹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好一首《望岳》,此诗一出,人皆望泰山而词穷,笔力枯绝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句可堪称千古写泰山之绝句也,伯定心胸气魄,于斯可观!”

“太好了!”钱祟兴奋的一拍朱成的肩。他知道有安鞅这一言赞叹千古称绝,足够好友在京城中名声鹊起,最起码那诗才之名是跑不掉了。这对他后面的科考是很有好处的,就算金榜无名,前途也不会黯淡。

他与朱成虽然在荆楚也颇有才名,但人到京城才知道,天下奇人应有尽有,藏龙卧虎,小小的荆楚才子丢在京城里找都找不着,唯有在京城中搏下一片名声来,才可号称是名闻天下。

安鞅跟朱成都知道他的习性,并不以为意,反而见他为好友如此欣喜,一片赤诚之心,皆面露微笑。

朱成有些激动,自己的诗写得如何自己心里是有数的,但也没有想到这年纪小小的翰林大人竟然会给了他这么高的评价,不由油然升起一种伯牙遇子期的感觉来。

钱祟激动之下又重重拍了朱成一记,不满道:“你这家伙太不够意思了,这首《望岳》我都没有见过,现在才拿出来,太过分了!”

朱成抱歉的解释道:“这是在家中新写的,那年齐鲁之游没得什么好句,数月前某日深夜,突然从梦中惊醒,醒来时当日泰山之景历历在前,这才有了此诗。”

齐鲁之游两人是结伴去的,当然知道好友没有说假话,所以钱祟只是啧啧惊叹,口中虽然抱怨,脸色却并无不豫。

安鞅好奇道:“伯定兄嗜好出游?”

朱成微微颔首,一笑道:“小小癖好,山川大地,钟灵神秀,实言之不尽,美不胜收也。”

安鞅点头,叹道:“是啊,可惜我至今从未出过京城,及不得伯丁兄踏遍山河,这目光着实是短浅了。”语毕,神色颇有点古怪。

以为他是失落。毕竟年纪尚小,还是好玩的时候,虽然平日里一副沉稳的模样,偶尔还是露出一丝童心来。钱祟朱成急忙宽慰道:“大人前程远大,登山游水之事日后有得是机会,不急一时。”

安鞅微微一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书人未得功名以前,条件允许的话大多都喜欢仿古人游学一番,不过安鞅现在对朱成的家境颇有些了解,像他这样还能坚持游历山河,此人气魄并不如第一眼所见一般,单纯是个彬彬守礼的迂腐书生。

想到这里,他不免又多打量了朱成一下。

稍加梳洗去了风尘之色,换了件干净的儒衫,虽然只是普通的细绫料子,束发也只是简单的粗布带子,但丝毫不能遮盖住他身上浓浓的书卷气。举止间深合礼数,不亢不卑,神清目朗,清高中见儒雅,虽说是再不以荆楚朱氏为列,但其人其才由内到外体现都是地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