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4页)

道:“少爷做得有什么不好吗?”

昭华公主强借桃花源,要进山庄开什么诗会,安鞅固然是不高兴,紫砂这些丫头们就更不乐意了。

别看秋水山庄大,可固守的下人们零零碎碎加起来也不到五十个。厨房里挥着刀子的是已经将切菜这门业务练得无比纯熟了,可那是因为他们“退隐”的日子过得正舒坦,且被长生收拾得心服口服没话说,真要让他们去伺候一群纨绔子弟公主娘们,不出乱子才怪。

江湖中人最是放荡桀骜,从来只服强者,让他们一顺溜的跪到大门口去迎接什么公主大驾,这不是开玩笑么?若不是主上人还在这里没动,真像安鞅开始所打算让长生去南庄泡温泉,恐怕人会跑得连开个大门都得安鞅自己去。

长生身边这几个常随的丫头更是。一堆人中杀出来的,别看在长生面前一个比一个乖巧,实际脾气不会比寻常公卿小姐小。要她们伺候?也得有命消受才行呀。小姐在她们心中如天人一般,要看着小姐在什么公主面前磕下头来行礼,恐怕她们能比长生自己还愤怒。

所以,自从知道少爷在想法子让那个穷得自己连个好园子都没有的什么公主来不了,大家都是千肯万肯,百般支持的。

这时见小姐摇头,紫砂心里不免有些紧张。

“太过了,恐怕因小失大,引来杀身之祸。”

跟昭华公主斗气,不过是小事儿而已,算不得什么。可是扯上天花,这事可就闹大了。

这个连种痘都不知道落后国度,天花仍然是绝症瘟疫。天子脚下发现有天花病患,这不亚于十级大地震,恐怕皇帝都得色变。历史上不乏皇室为避天花而将年幼的皇子送出京的事情。

不管是真是假,安鞅确是达到了不让昭华公主登门的意愿,可事情经他这么郑重其事的对待,其性质已经变了。当今建明帝是个颇有气量的皇帝,别人如此而为,他可能只会哈哈一笑责备两句就算了,但安鞅不同。

安鞅是建明帝亲自相中,用心打磨着的一把刀。

他这些年费在安鞅身上的心思,甚至比用在自己儿子身上的都多。他时时刻刻都在观察着安鞅的心性,引导着安鞅的行事,潜移默化的将安鞅塑造成自己所希望的样子,绝不会允许他有一点点超出自己设定的地方。

就为了昭华公主要桃林宴客没有事先征询他同意这么一点小事,安鞅就敢不惜以天花大事欺君,拒公主于门外,这说明什么?

说明少年狂妄自大。更说明此人目无尊上,心中百无禁忌。今日他敢明着甩皇家公主的脸,将其欺弄于股掌之上,明日,新君又如何会被他放在眼里?

不听话的刀比一堆庸才加一块还危险,谁能放心将他开了锋刃交到不如自己的儿子手里?

“要不让公主上门,办法多得是,哪用这么复杂。鞅儿是意气了,非要跟那公主计较。”

安鞅到底还是年纪小,而且被建明帝刻意的百般纵容,虽然能进退有度,但到底摆脱不了少年得意的心性,已经是很自傲了。

这也是建明帝乐意看到的。

既然内定为帮赵夏剜毒的权臣而非梁柱,他就不会用挫折去磨砺他。希望其能干,又不能容许他心性成熟到反主,这等帝王心术,又怎是一个一直一帆风顺的十四岁少年可以明白的?

他不忿公主强横,非要明着给她个好看,却不曾想做过了头,反把真实的自己给暴露了,建明帝一个念想不对,他面临的就是杀身之祸。

长生放下茶杯,将背靠在椅背上,摇椅立刻一摇一摇的动了起来。若非牵扯到自己,秋水山庄一向被安鞅视为外人禁地,想以他的稳重,不至于犯下这么明显的错误。还缺点磨砺啊……

紫砂已经急了起来:“我去把少爷追回来!”

“站住!”长生喝道。

“小姐……”紫砂不敢置信的回头看着自家小姐。

长生头仰靠在椅背上,已然闭上了眼睛。

安鞅不是那种天资聪慧的天才级人物,之所以能有如今的惊才绝艳,是因为他有一个很奇特的长处:特别善于学习。

不管是为人处事还是文法理学,他都如海纳百川,能全部鲸吞下去,然后吸取其精华演变成自己的东西。而且他性格的坚韧和那强烈到几乎可以用贪婪来形容的进取心,让这一天分更是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天分其实比什么样天生的聪慧才华都难得。

才华智慧是可以后天学的,但安鞅,如果能遇到一位好老师,他的潜力是无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