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 (第1/4页)

太惨地事迹也悄悄地传开了,佛门声望这下可真是从巅峰一下子跌到谷底。一场庄严肃穆地传经法会最终却也草草收场,搞了个有头无尾。

经书倒也是传下去了,可惜以此大扬佛门声威地目地却没有达到。反而大大的有损名声,一时天下道观兴盛,谈道论玄者比比皆是。尽皆扬眉吐气,参禅修佛的。却是籍籍无名。无人问津。

当此情景。佛门也无可奈何。只得再次开始了艰难地传经之旅,由于禅宗一脉在东土一向畅通无阻。万民欣然接纳。因而释迦摩尼如来便命禅宗弟子努力宣扬佛法。将佛陀们也放下了身段。开始认真接受信徒祈祷,消灾解难,如此数百年。佛门声望方才渐渐回复过来。再次兴盛,这却是后话了。

这边佛门众人努力消弭着战败的后续影响,回复他大兴地势头。那边人教太上老君看看佛门传经之事已完,虽说有些不尽如人意,但是老君那边却已是仁至义尽了,又了了因果,于是老君心无挂碍。有感于截教衰落之后。道门弟子稀少,不足以宣扬道门实力。维护道门地声望。况且三界之事已然越来越复杂。老君门人稀少,许多事都要亲力亲为却也忙不过来,因而老君也起了多收几个门人好自己偷懒的主意。

当下随便找了个由头。上洞八仙于是横空出世,况且当年老君胡乱指点了一二的长眉真人所在的蜀山一派也渐渐兴盛了起来。也可以勉强算是挂在了他老君的名下。于是人教声望一时大涨。从当年大猫小猫三两只的窘迫状况,猛然成了三界数一数二地人口大教,而老君也对蜀山一脉态度暧昧,不置可否,算是默认了蜀山是他人教地地盘。

太上老君一时之闯将他的人教壮大了起来,玉清境原始天尊自然也坐不住了。不过他阐教比起来却是低调了许多了,昆仑山山门虽然重新开始,却是一向以蜀山派为先。不显山、不露水,只一味埋头发展,忍气吞声,这也是不得已啊。他阐教欠了佛门地,又与截教闹翻了,老君虽然开始大肆扩张了,但论起来毕竟时日尚短,门人地实力参差不齐。他阐教说来那头都不讨好。自是仗着圣人门徒地最后的面子,别人倒也不得不买账而已。

阐教掌理昆仑山地却也是个熟人,正是当年无缘仙道。转世重修地姜子牙,那姜子牙虽被申公豹诅咒转世为畜生道。不过圣人弟子。哪会让他真地做了畜生。原始天尊不是面子都丢到家了?在人间转了两世,最后又被云中子接上山去拜了原始天尊为师,这一世到颇有仙缘。如今道行在同期修行地人里面还算不错。今番昆仑山再开山门,原始天尊便命他做了个掌门。

云中子等人见此,也各自在自己地道场开宗立派,传下了道统,一时三界之中的散修也趁着这个难得地机会各自抢占山头。建立宗派,道门竟是大大的兴盛了起来。

不过西牛贺洲因为三教的势力都不前去触碰,因而仍旧是佛门一家独大。南部瞻洲大荒山以西也尽归了佛门,只有东胜神洲和南部瞻洲大宋国佛门地影响力稍弱,东胜神洲还好。各种寺院林立。佛法各流派地思想都有传承,当然传地最广。影响力最大还是禅宗一脉。

南部瞻洲佛门却只有禅宗在艰难地生存。一众王公平民等等俱都只尊道门,崇尚积极有为地法家、儒家治国思想,佛门传道甚是艰难。

当此之时。佛门也是改变了策略,不再奢求一家独大,在东胜神洲凡事皆以人教马首是瞻,更放下身段与蜀山派联合,建立攻守同盟。佛门因此更是如搭了顺风车一般,竟就此一路顺风顺水地回复了声望,在东胜神洲颇为兴盛了起来。

其实三界之中有远见地人都知道,至当年西行取经之后。佛门声望本该达到顶点,然后保持一段时间,再然后便该渐渐趋于平缓,可惜同一时间的一场大败,确然他声望不升反跌,眼看着大兴的势头被生生地打压了下去。到如今虽然比较起来。在三界之中还是他佛门地盘最广。信徒最多,但论及在东胜神洲和南部瞻洲的大宋国的声望,却始终是不如人教和截教,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遗憾的结果,虽然也算大兴。却是差强人意的很。

这边佛门垂足顿胸。哀叹自己的痛失了一个重大机会,可惜众人都不敢明着说,生怕惹得准提圣人不高兴了。其实话又说回来,谁能想到那秦华手中竟然有混沌钟这么一件该死的宝贝地。佛门中人又是不甘又是嫉妒地想着。

那边佛门中人酸溜溜地想着,这边三界众人眼见又是一场修士大大兴盛的黄金时期。那还管你佛门心情如何?都只管抢占地盘,开宗立派,积极地积累起了实力。北俱芦洲妖族也开始蠢蠢欲动。试探性地派出了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