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2/4页)

明则太后满心欣慰。

但大多数时候,她的目光也和众人一样,会投注在今日的主角,十三王爷宴苏身上。

最鲜艳的红,最华丽的袍,也掩不了那眉眼的清贵夺目。

即使有东唐王在,但那高不可攀却又让人忍不住去瞻望亲近的人,只有他。

一种神祗似的风姿,轻轻一笑,如明珠于暗室,绽然生华,无人可匹。

明则太后笑着拉住少年王族的手,心中若有所憾。

东唐王的目光也在看,在逐一打量着堂上他的三位兄弟。

不说宴苏战功赫赫,为他东唐打下了半壁江山,只说宴林和宴玺,一个冲动豪气,一个稳重大度,一外一内,一动一静,处理起朝政来,相得益彰,就象是他的左右手,顷刻不能离。

人人都说,即使这皇帝是个爱玩的主,可他很有福气,他有这两位忠心耿耿的哥哥在朝把政,再加一个无敌的十三哥,坐镇边关,才让他坐稳了东唐的江山!

相信今日这喜殿之上,包括太后,连左右两席之上的他的两位姐姐,姐夫,还有那些皇亲国戚,这满朝群臣,都是这么认为的。

东唐王心里在笑,脸上也在笑,眉眼舒展。

是呵,他是一个有福气的皇帝,别人的王国总会发生兄弟阖墙,众叛亲离,而他,竟有三位忠心耿耿的哥哥,十年如一,这是多么难得!

宴苏被宴林拉住,在一群年轻王族之间周旋。

四王爷宴玺正与一位老皇叔联袂而坐,看似恭敬倾听,目光却偶尔悄悄投注宴苏身上。

看着他微笑,慢语,看似并无异常,但那双深眸,却是宴玺熟悉的幽冷。

这满堂喜气,竟不入他的眼中。

为什么?这桩婚事本是他自己一力主张的,甚至连母后的意见也不放在耳中。

照说他应该笑了,他还有什么不满?

薛止坐在父亲身边,因为迟到被训了半天,心里暗暗叫苦。不禁朝殿外张望,只盼快点见到新人,就可以少挨点骂。

驸马薛颜一回身就看见薛止望眼欲穿的表情,暗自摇头。

虽说这小子比前些年长进了些,不再惹事生非,府里也太平了几年,可就是不肯认真读书参加科考,也不知什么时候才会真正长进!

薛颜一皱眉,薛止心知就要糟,还好,恰在这时,殿外侍卫来禀:新人入毓翠宫宫门了!

殿角的编钟玉鼓轻轻奏响,喜庆之乐充盈耳间,宾客自动分立红毡两旁,引颈而盼。

乐声中,宴苏站在红毡的尽端,望着一群宫娥扶着一个袅娜的身姿出现在红毡的另一端。

嫣红的花瓣在宫娥们手间翻飞,鲜红的裙裾在花瓣间移动,一步步朝他而来。

宴苏眉间隐有一丝疲累。

随着礼官唱诺,新人开始行礼。

照例先拜了天地祖宗,再拜太后,然后是东唐的王。

作为王妃的父亲,谢家晋在毓翠宫的喜殿之上,当着皇上贵妃还有皇太后的面,接受了十三王爷的一拜。

虽然这只是半个曲身。

却代表着从此,这谢家就成了东唐的新贵,成了皇亲国戚的一员。

谢家晋在一片恭贺声中,沉着应对,不失他的儒雅谦让。

依规矩在宫中行完大礼,这喜宴却仍设在十三王爷府。

待新人的合欢辇出了毓翠宫,这些皇亲国戚也开始起身,照例先恭送皇上太后先行,其后跟着三王爷四王爷及一干王爷公卿。

薛止被薛颜看住,只得规规矩矩跟着他身后到了宫门外,自有专备的宫轿在门外侯着了。

正要上轿之际,突听身后一个声音在叫他名字:“止儿,你过来!”回头,却是他娘亲绿珠公主在廊下对他招手。

薛止心中一喜,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抬眼望着父亲。

薛颜只好挥了挥手:“你去吧,马上就开宴了,记得不要再迟到了!”

薛止恭敬地答应,等着他上轿,待轿子一起,才松了口气,做个鬼脸,琢磨着等下开席了再进去,这样就不用和父亲同坐一席了。

一边想着一边慢吞吞地往右边长廊走去。

在宫中内眷的轿子只能走这条右长廊,再绕到下廊,出去。

对于母亲要跟他说什么话,他早心里有数。

无非是少喝点酒之类叮嘱的话语。

走近了才见母亲正拉着一个未着宫装的女子在说话,母亲还不时轻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