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2/4页)

点一下备。”

“此地没有外人,本府便向刘使君透个底。其实不其之战,本府若非借了崂山的地利,胜负怕是难定。就算是如此,东莱这一战的死伤亦不下于吕布。”蔡吉苦笑着说道。没错,不其县其实就是后世的青岛,崂山的特殊地形从一开始就限制了吕布发挥其在兵力上的优势。加之吕布本身的轻敌,蔡吉才能取得不其之战的胜利。但这场胜利背后所付出的代价,还是令包括蔡吉在内的东莱上层们意识到了东莱军与吕布部之间的差距。因此之后,东莱军便再也没有主动同吕布野战过。

刘备耳听蔡吉的不其之战是建立在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基础之上的,脸色不禁又变得凝重起来,继而失望地说道,“若是如此备就算得了曹司空相助,怕是也难挡吕布之威啊。”

蔡吉听刘备语气中带着失落之意,加之联想到这位刘使君似乎特别喜欢同人在野外开战。不管是面对吕布也好,袁术也罢,亦或是曹操,刘备面对这些强敌似乎很少会利用手中掌握的城池,而是一味地与对方在野外决战。在士气、兵力皆不如人的情况下,刘备自然是每战必败。想到这里,蔡吉忍不住向刘备提点道,“刘使君为何一心只想着与吕布野战,借助城池的抵挡吕布不是更有胜算?使君原本就弱于吕布,相信无论是曹司空,还是天下的百姓都不会因使君在城池内抵御吕布,而笑话使君。”

其实刘备喜欢在野外同人决战的习惯,源自于他早年同黄巾贼作战的经验。那时刘备与关羽、张飞只要一个冲锋就能将数万黄巾赶了鸭子。然而过这些年他的对手换成了曹操、吕布等当世名将,结果被赶鸭子的往往是他刘备。一来二去之后,刘备多少也觉察出自己的作战方式不对头。而这会儿眼见连蔡吉这女娃儿都能一语点穿了自己的缺陷,刘备便不再有所犹豫,直接颔首应和道,“蔡府君言之有理。备回去后会与两位兄弟商讨此事。”

“使君三兄弟乃当世名将。本府相信列位将军等能想出对付吕布之策。”蔡吉适时地给刘备送了顶高帽。

“那就承蔡府君贵言了。”刘备朝蔡吉拱了拱手之后,又唏嘘地叹了一口气道,“也不知曹司空那头何事能有答复。”

蔡吉听刘备如此叹息,不由杏目一转,扑哧笑道,“刘使君忘了?再过五日便是吾等上朝面圣之时。”

第二卷 青州之鹏 第2卷青州之鹏 第56节建安朝贺

第2卷青州之鹏 第56节建安朝贺

古代朝仪分两种,一种是帝王与大臣在朝堂上办理政务之礼,主要涉及听朝之场所、听朝之时间,以及与听朝相关的仪式和特殊规定,这一类主要的谓为“常朝之仪”,文献史籍中所谓“朝仪”、“朝礼”,多是指常朝礼仪;另一种是皇帝在元正、冬至等节日大会文武百官、王国诸侯和外国使臣的朝会,受群臣等的朝贺,称为“大朝仪”,或“朝贺之礼”、“朝贺”。常朝为治理国政而设,朝贺的场合则不处理国政,但大朝仪即朝贺之礼规格皆高于常朝。而蔡吉和刘备在许都后参与第一场朝礼,乃是元正的大朝仪,即正朝。

有道是,“鸡既鸣矣,朝既盈矣。”无论是常朝也好,正朝也罢,“朝”之所以称为朝,是因为百官通常都得在清晨入宫廷上朝。汉帝迁都许都之后的第一场大朝自然也不例外。所以这一日,夜色未明,疏星在天,蔡吉便领着庞统出了郡邸前往皇城。待见此时的许都大街上早已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宫门之前更是站满了像蔡吉这般身着朝服手持笏板的文武大臣。

“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燕此高堂。尊卑列叙,典而有章。衣裳鲜洁,黼黻玄黄。清酤盈爵,中坐腾光。珍膳杂沓,充溢圆方。笙磬既设,筝瑟俱张。悲歌厉响,咀嚼清商。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喜,千载为常。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室荣贵。寿考无疆。”

曹操的第四个儿子曹植曾在他的《正会诗》如此描绘曹魏年间洛阳皇宫大朝时的盛大场景。由于时值乱世,且御驾新迁,故建安二年的这场大朝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气势上,都不可能与二十多年后正处于鼎盛时期的曹魏相提并论。不过眼下江山还是刘氏的,而曹植也还只是个四岁幼童而已。所以对于第一次上朝的蔡吉与庞统来说,光是眼前这番人潮汹涌的场景足以令二人激动不已。

一想到曹操、刘备、荀彧、荀攸、曹仁、夏侯渊、夏侯惇等等名士名将,正同自己穿着相同的朝服,站在相同的地点,蔡吉便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昂由衷地赞叹道,“士元,看这就是天下”

“唔。”手捧着贺礼的庞统虽只是简单地应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