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2/4页)

等快马停稳便翻身下马,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对孙妙玉拱手拜道:“孙师伯,楚师姐有信送到。”

孙妙玉接过信,拆开草草一看,对她颔首道:“知道了,请你回复你们居主,就说届时我一定会去。”

那少女舒了口气,立刻告辞就走。舒青虹见师父面色凝重,忙问:“信上说什么?”

孙妙玉淡淡道:“魔门下个月将在嵩山之巅搞什么天降神火的仪式,邀请武林同道一同观礼。天心居也接到了邀请,所以楚青霞来信邀咱们同去。咱们在这里也隐居了五年多,香香都快五岁了,还从没见过外面的世界,这次咱们就一同去嵩山走去,也带孩子出去开开眼界。”说到这她回过头,直视着弟子的眼眸,“这期间肯定会碰到一些你想忘记的人,届时你如何应对?”

舒青虹嘴角泛起一丝苦笑:“师父放心,弟子凡心已死,不会再为任何人心乱。”

“如果遇到故人纠缠,你如何应付?”孙妙玉又问。就听舒青虹平静地道:“弟子虽然习武的悟性不行,但应付这些许小事却还游刃有余,师父不必担心。”

“那好,明日咱们就动身去嵩山,看看魔门天降神火的玄虚。”孙妙玉说着回头招呼巴哲,“你速速去雇辆马车回来,明日一早咱们就出发。”

巴哲答应一声,立刻向山下奔去。他那迅疾而驰的背影不再像孤独的恶狼,却越来越像一只轻松飞翔的鹰。

残阳落尽,天色如血,云襄白衣飘飘,负手矗立山巅,一动不动地仰望着茫茫苍穹。他的身边多了个五六岁的孩子——南宫放与赵欣怡的儿子赵佳。“云叔叔,你在看什么?”孩子睁着漆黑的大眼睛,看着一脸寂寥萧索的云襄,又看看极目无际的天空,眼里满是好奇。

“天心。”云襄轻轻吐出两个字,申请肃穆庄严。孩子仔细看看天空,满是好奇地问:“天有心吗?”

“有!当然有!”云襄摸摸孩子的头,柔声道,“你妈妈就住在那里,许许多多像她那样善良的人,都住在那里,在默默守护着我们。”

孩子“哦”了一声,凝目望向苍穹。他感到自己的目光似乎穿越云层,看到了最为四年的妈妈。

身后传来“吧嗒、吧嗒”的脚步声,云襄回头望去,就见阿布小跑过来,在三尺外站定,吝啬地动了一下尾巴。云襄见状,伸手牵起孩子:“筱伯回来了,去看看他给你带来了什么好东西。”孩子一声欢呼,拉起云襄的手就往山下跑去。阿布跟在二人身后,不即不离。

来到山腰那间雅静的竹楼,孩子已急不可耐地丢开云襄,蹦蹦跳跳地冲上竹楼,推门大叫:“筱伯!我要的陀螺买到了吗?”

屋里传来老少二人嘻嘻哈哈的笑闹声。云襄嘴边泛起一丝会心的微笑,缓缓登楼而上,尚未进门就见筱伯迎了出来,兴冲冲地道:“公子,你看谁来了!”

一个高挑健硕的少年迎了出来,就见他年纪在十七八岁模样,面目俊朗,举止从容,只是神情有些腼腆,带着少年人特有的羞涩和稚嫩。他一见云襄,眼里闪出莫名惊喜,急忙拱手拜道:“云大哥!”

云襄仔细打量片刻,终于认出了对方,不由一声欢叫:“你是阿毅?罗毅?”见少年笑着点了点头,云襄急忙将他扶起,连连感慨,“几年不见,长这么高了?静空师父在天有灵,一定会非常高兴。”

原来这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少林静空大师的俗家弟子罗毅。静空大师圆寂之时,将他和济生堂都托付给了云襄。不过云襄自从在少室山下与之分手后,就再没见过他,只知道他在帮忙打理济生堂,没想到几年不见,他已经从一个半大的孩子,长成了一个略有些腼腆的大小伙子。(前情请看《千门之花》)

云襄将他让入屋中,张宝连忙奉茶进来。他是风凌云的弟子,从几年前抗倭时就与师父一起跟随着云襄,后来又随云襄一起离开了剿倭营。自风凌云死于柳公权之手后,他就像他的师父一样留在了云襄身边,甘心为他奔波劳碌。

二人说起别后之情,自是感慨万千。云襄见罗毅眉宇间始终有一丝忧色,心中压着什么心事,忍不住问道:“阿毅,是不是济生堂遇到什么事?你从十三岁开始就在帮忙打理济生堂,也实在太难为了你。”

罗毅腼腆地笑:“济生堂不仅是我师父毕生的宏愿,也救过我一家人的命,我希望它能救助更多的人。”说道这他微微一顿,“济生堂倒是没有什么大事,就是魔门最近在河南活动频繁,自从那年大旱,迷们就假借赈济灾民的善举,在河南扎下根来,吸引了不少乡愚入教。近年来他们屡屡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