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 (第2/4页)

并且表示新刊印的太白集除了编汇一些精品的诗词和文章之外,小解元叶春秋将作词一首,嗯……****诗词……

本来突然冒出来了个十三岁的小解元,风头还没有过去,各地的读书人都在议论不休,而如今一下子炸开了锅。

小解元的文章也在,嗯……似乎值得期待。

有一部分,反正想要买书的人似乎开始起心动念了,反正买哪本都是买,倒是想看看这小解元水平如何。

他们未必就是想去学习这位什么小解元的文章和诗词,其实但凡市面上能印刷成书的文章,哪一篇都是精品,不过人都有好奇心,这小子凭什么就成了解元呢,吓,才十三岁呢,屁大的孩子也能中,不会是舞弊吧,嗯,是该好好看看,瞧瞧他的斤两。

这是最初许多人的想法。

王方的策略不是如此,因为他知道,这个噱头还不够,单凭这个,他至多只有信心兜售出一两千册,一两千册,对于这个时代的书商来说,已经是很了不得的数字了,也只有江浙这一带才勉强有这么高的销量,时下最火热的文集,能有个几百册就已算不错,不过这一次,他显然志不在此。

可是当那男女之爱的诗词消息一放出去,街头巷尾顿时哗然。

新鲜啊,屁大的孩子,噢,当然,不是普通的孩子,人家是案首呢,居然还会写男女之爱的诗词,他还未娶妻吧,他懂个屁的男女之爱,哈哈……笑死了,笑掉人大牙了,这解元公多半是疯了,吃饱了撑着。

解元公既然敢作,自然是有佳作才肯放出来,我十二岁便有了同房的丫头,十三岁就娶妻了呢,怎么就不懂男女之爱?

两种声音冒出来,每日都是争吵不休,闹得沸沸扬扬,以至于什么消息都被这种争吵盖住,连在衙署里,偶尔案牍之余躲清闲的时候,书吏们也在争执不休,解元公、十三岁、男女之爱,这些本就新鲜的词儿本来就有足够的吸引力,三者交汇在一起,那就乱套了。

各地的书铺已经疯了,本来各地的书商,是等着王方来来求告,请他们帮忙售书,毕竟书铺在地方都有影响力,也有自己的客源,货架上摆了什么书,生员和读书人就会买什么书,一般情况,不会挑拣,可现在许多熟客都来问,太白集有没有卖,这还了得,这么多熟客生客都在打听,当然是一面应下,说是等刊印出来便可发售,一面心急火燎的寻王方,这书你可得按时到货啊,还有……得加印,非要加印不可,我这儿得多要一些书,二十册,不,不,不,五十……

而真正可怕之处就在于,原先只作为被动卖书的书铺,也自然而然开始成为了太白集的宣传者,几乎每一个人的门脸处,都大大的张贴着告示,说是太白集即将上架,又有小解元妙笔生花之类的广告词。

这是书商们自发的行为,因为唯有这样宣传,方能让大家知道自己能够按时到货,挽留住那些想要买太白集的人。

可又有些平时不太关注八卦的人,见了这门前大大的告示,就不免心里起疑,于是,这件事又被传得沸沸扬扬。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就如同一个狂欢,每一个都在争论,又想借助那本太白集的出售而为自己提供有利的证据,每一个人都勾起了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每一个人都在打听太白集是什么,太白诗社又是什么,每一个人都在书商那儿问书到底是何时开售,每一个书商到处在寻王方,许多的定金疯狂的流入王方手里,王方自己都吓了一跳。

单单各地书商预定的太白集,就已经高达了五千册,五千册啊,这是什么样的概念?他从事了这么多年的印刷,也从未见过哪本书册能单本到达五千的数目。

这又相当于,转眼之间,刨除各种开支,七百两银子到手,嗯,自己能净赚二百两。

………………

第二更是在早上,大家都不要太晚睡了,大家希望老虎注意身体,老虎也希望大家注意身体!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五章:万众期待(第二更)

不过这只是定金,也就是说,是必定要售出的书册,一般像他这样的书商,假若是预定了五千册,那么至少得开印八千……不,这一次得开印一万册。

一万册,就这么一本太白集,居然开印一万,这就是净赚四百两,这天下有哪个买卖可以获取如此的暴利。

王方留下了幸福的眼泪,虽然另外千两的纯利要送去太白诗社,其实他完全可以暗中做一些手脚,截留一二百两银子,只要账目做得好,天衣无缝,那些书生们也未必看得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