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 (第2/4页)

心里不由想,儿子出了事,这显然是一个极为不利的信号,此刻的焦芳,一定心中很是焦灼吧,原以为……这大清早,他一定会先去请见天子或者太后,设法营救焦黄中,可是万万料不到,焦芳竟先来了内阁。

却听焦芳的声音道:“噢,张书吏你好,诸公已上值了吗?哎……我来迟了一刻,昨夜没有睡好,嗯,你去泡一盏茶来吧,还是老规矩,武夷岩茶,通政司的奏疏递来了吗?”

他的语气,居然是出奇的平静。

别看内阁是中枢,可是这内阁因为是在宫中,属于紫禁城的外朝里,所以只是在很不起眼的一个角落,历代天子无论怎样大修宫殿,一般情况下也没内阁的份,所以这内阁的建筑自洪武朝到现在就不曾改变过,年久失修,隔音很差。

所以焦芳的声音清晰入耳,刘健微微愕然了一下,想不到焦芳如没事人一样,这份气度……竟连自己都不及。

只听那书吏便忙道:“奏疏已经送来了,学生这就给焦公上茶,请稍候。”

接着是细碎的脚步声,似乎那书吏是要上茶去了,焦芳却道:“赵书吏,斟茶时小心一些,烫手。”

刘健收回心思,继续提笔,过不多时,便有宦官过来,道:“诸位阁老可在?仁寿宫有请。”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章:入宫待诏(第七更)

四个内阁大臣纷纷地从各自的公房中出来,似乎大家都是早有准备,太后突然的举动,当然不可能就这样偃旗息鼓,现在请大家过去,肯定是有事相商了。

细细想来,似乎这都是太后的套路,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从出宫见叶春秋,紧接着拿焦黄中,最后召阁臣,每一步都显出了那位仁寿宫的正主儿的不凡。

刘健照例上前,对这宦官道:“不知娘娘何事相召?”

这宦官慢悠悠地道:“阁老们去了便知。”

众人面面相觑,刘健自是淡定,这唯一让他天人交战的,只是焦黄中的问题,焦黄中下了诏狱,此事肯定要据理力争的,他倒不是袒护焦黄中,而是这个先例实在糟糕,今日可以如此,那么明日,厂卫岂不是可以直接冲到都察院、大理寺说拿人就拿人?

洪武皇帝在的时候,那锦衣卫确实如此过,可自从弘治天子登基之后,就禁止此事了,三令五申,这是弘治先帝保持下来的优良传统,万万不可毁坏。

李东阳今日和平时不同,以往的时候,他总是智珠在握的样子,面带深沉,而今日,眼底深处也有一些疑惑,太后这个突然的举动,实在令人猝不及防。

谢迁的表情就难说了,至少无论是刘健还是李东阳,都觉得他虽然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却仿佛像是在偷着乐,虽然脸上看不出什么蛛丝马迹,可看他这板着脸假装很沉重的样子,却总觉得和他的内心相悖。

其实最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焦芳,焦芳的表情竟是十分平静,他还温和地朝那宦官行了个礼:“有劳相告,我等立即入仁寿宫见千岁凤驾。”

到了这个时候,一切都得等去了仁寿宫再说了,于是四个阁臣抖擞精神,至仁寿宫,仁寿宫的养身殿乃是正殿,此刻却已有了不少人,这门口,竟连翰林学士朱德海也在,除此之外,还有吏部尚书张彩。

朱德海也是被召来的,此刻他心里惶恐不安,等见到了焦芳,却仿佛久旱逢甘霖一般,忙是朝焦芳使了个眼色,焦芳趁着宦官入内禀告的空档,徐徐走到了他面前,慢悠悠地捋须道:“噢,正义也来了?”

正义乃是朱德海的字,焦芳以字相称,表现出了对朱德海的亲昵。

朱德海有些急,连忙压低声音道:“焦公……这……”

焦芳用眼神打断了朱德海继续说下去的话,这朱德海确实有些乱了阵脚,然后焦芳露出了微笑,掩饰住了心里的不喜。

细细一想,其实能怪得了朱德海吗?他一个翰林学士,虽然清贵无比,却又能见什么世面?

焦芳捋须,只是深深看他一眼,嘴唇轻动,用压得很低的声音道:“不可让叶春秋入宫待诏。”

入宫待诏……

朱德海愕然地看着焦芳,他心里不由想,叶春秋要入宫待诏吗?焦公是怎么知道的?

可是焦芳一句不许叶春秋入宫待诏,却分明是含有深意,他心里想,若是当真非要让叶春秋入宫待诏不可,自己如何拦得住?

他心里更加忐忑起来,那边的人是得罪不起的,可是焦公自己又如何得罪得起?焦公的背后是刘瑾,刘瑾的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