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部分 (第2/4页)

么不多坐坐?”

叶春秋便朝他作揖,笑道:“来探望一下泰山大人,有一些家事,顺道从暖阁过来的。惭愧得很,因为家事而耽误了诸公的公务。”

杨廷和则是笑着摇头道:“无家不成国,镇国公有功朝廷,镇国公的家事,又何尝不是国事呢?”

叶春秋也只是含蓄一笑,这老家伙,说实在的,跟他说话倒是能令人心里舒坦,虽然叶春秋知道口蜜腹剑的道理,可还是觉得颇为愉快。

叶春秋便道;“杨公言笑了,时候不早了,不耽误杨公,叶某先告辞。”

“去吧。”杨廷和脸上挂着的笑容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叶春秋自他身边擦肩而过,刚走几步,杨廷和突然道:“镇国公。”

叶春秋回眸看着杨廷和,一脸不解的样子。

杨廷和便不紧不慢地道;“犬子性子鲁莽,前几日得罪了镇国公,还请镇国公多多海涵。”

很风淡云轻的话,而且插在双方愉快的告辞之后,像是刚刚才想起来似的。

这分明是有其用意,既算是把过去的不愉快揭了过去,同时呢,又显得杨慎不过是小小地得罪了一下叶春秋,不过是青年人的鲁莽率性,不算什么大事,你叶春秋当然不能往心里去,否则,就太小气了。

叶春秋心里想,若是当初真让你们得逞了,我叶春秋可就成了天下人眼里的罪人,声名狼藉,成了天下的大笑话了,这算是小事吗?好吧,我可以将这件事翻过去,不计较,可是你的儿子在背后又在搞什么动作?难道我叶春秋就应该一次次地被人在背后使坏,而理所应当地无所谓?

当然,这些话当然不能为外人道哉,叶春秋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叶春秋了。

人都会长大的,从前可以烂漫,甚至可以天真,可是到了而今,他却需要更从容不迫,那些将内心真切的想法告诉别人的行为,显然并不能保护到自己。

叶春秋朝杨廷和作了个揖,便徐徐踱步而去。

杨廷和却一直是侧着身,看着叶春秋徐徐离去的背影,他眼睛半张半阖,所有所思,似乎在咀嚼着叶春秋的态度和方才的话语,想从叶春秋的面上寻出一些什么破绽。

只是他愕然地发现,叶春秋的一言一行,都看不出半分值得人推敲之处,就仿佛一切不过是老上下级之间,很寻常的打了招呼,而后各自告别。(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凛冬将至

深冬已至。

北京城里亦有几分关外的气氛了,街道上人踪稀疏,空荡荡至极,唯有那鹅毛大雪之下的高大建筑,还有那勾心斗角的屋檐下积下的冰凌方才提醒着世人这里是京师。

北国的冬日,总是伴随着凛冽的寒风,以至于此时,人都变得慵懒起来,大多数人都躲在家里,享受着热炭的余焰。

人们的生活,总是在悄无声息的改变,随着镇国府对煤炭烧窑的需求增多,人们突然发现,煤炭的作用更加广泛,于是乎,从前的木炭渐渐被北山开采来的煤炭所取代,那一个个镇国府煤场里的煤球,而今已进入了千家万户。

暖阁里,没有煤炭,却依然温暖如春,朱厚照急着要出宫,他现在每日的生活变得简单,有了大漠的历练,人也稳重了一些,当然,这只是对他而言,所以除了阅览一些奏疏,其余的时间,便是将曹公公叫到暖阁里,开始讲述他的传奇。

他喜欢述说自己的故事,这里头显然藏匿着朱厚照一直渴望的表现yuwang,他希望借此来得到自己臣民地认同。

而曹公公呢,却不负责记录,记录朱厚照原话的是几个小宦官,他所做的,就是寻找灵感,犹如一个沉浸于艺术的艺术家,他需要从这些故事中寻找到某些灵感。

今日,朱厚照却急着要走,出宫是一件很急的事,尤其他已和叶春秋约好了去景山射箭,说是射箭,无非是朱厚照要试一试自己骑射的手艺罢了。

这么多日子没有开枪,手痒痒的,心里也是耐不住jimo了。而景山是个好地方,虽在紫禁城外,却也属于皇家御园,无人打扰,又有成群的羊,鹿、鹤之类的动物,可以登高,可以饮酒,可以射箭。

可以随心所欲的玩耍,可以自由自在的纵马涉猎,几乎想做的都可以。

朱厚照就爱这调调,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很急,完全可以说是急不可耐了,因为叶春秋已在大明门外等了,现在大臣们已经难禁止朱厚照这样的行为了,朱厚照也乐得自在。

他匆匆的换上了自己的衣甲,显得很是英武,只是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