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部分 (第2/4页)

,朱厚照便到了,朱厚照今儿显得精神奕奕的,只是坐下来,谢迁便率先道:“禀陛下,老臣近来身子抱恙,春闱主考之事,还请陛下另请高明。”

谢迁性子耿直,可有时候心眼挺小的,前几日的时候,他和杨廷和拌嘴,说不愿主考,虽然那时只是负气的话,可想不到现在还记得,这时候打死也不肯主持春闱了。

当然,这也说明谢迁对于权位,是较为淡薄的,这也很好理解,他本就是三朝元老,自然也不在乎这么一次主持春闱了。

朱厚照一听,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迟疑地道:“啊,那谁来主考?”

李东阳默不作声,王华是正人君子,这个时候,自然也不能厚颜出来揽权。

倒是这时,杨廷和道:“陛下,老臣煳涂,陛下身在顺义,老臣竟是不察,为了营救陛下心切,居然说动了成国公带兵攻城,若是陛下稍有半分闪失,臣便是万死也难赎了,戴罪之臣,理当戴罪立功,方能安心,就请陛下准老臣主持此次春闱吧。”

叶春秋在一旁,心里忍不住默默地骂道:这老家伙,还真是厚颜无耻,这见缝插针的本事也是没几个人能及得上了!

居然拿这个理由来争取主持春试,说的好像做这春闱的主考十分艰难一样,反而还成了他的一桩功劳了。

(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志在必得

叶春秋心里自然非常鄙视杨廷和的无耻,不过叶春秋也早知道,今年的主考便是杨廷和,光脑之中,早有关于杨廷和主持春闱的记载,只是不知道史上,杨廷和是用了什么手段才争取了这个资格的。

不过,也足见对杨廷和来说,这一次春试的主考,他是志在必得的,毕竟春试对李东阳等人来说并不太重要,可是对于急于想在内阁站稳脚跟,想要收揽更多门生的杨廷和来说,却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朱厚照对杨廷和还带着气,却还是朝李东阳道:“李师傅以为呢?”

李东阳道:“杨学士学问极好,品行素来为士林所敬重,确实是绝佳的人选。”

这时候看的就是人脉了。

朱厚照未必想抬举杨廷和,可是架不住人家人脉强,名声好,莫说李东阳和杨廷和素来关系密切,就算彼此之间交情并不好,也绝不会口出恶言的。

本质上,杨廷和能够平步青云,靠人提携或许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他自身在士林之中,本就积攒了足够多的声誉。

对于李东阳这些人来说,反正总要提拔别人的,提拔一个名声好的人,也可给天下人一个自己识人善任的形象。反而若是打压杨廷和,就极可能会遭致别人妒能害贤的恶名。

到了内阁首辅大学士这个地步的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被人所瞩目,李东阳好名,杨廷和名声好,无论私交好与不好,都无关紧要。

根子就在于,杨廷和的形象。

人的形象是固定的,杨廷和就是如此,他这辈子,几乎没有犯过任何在读书人眼里认为有害的错误,这种慢慢积攒出来的形象,使他和某些平步青云的人一样,即便是用强权打倒,最后依旧能够东山再起。

就如同……史上的海瑞一样,再怎样恶心人,可一旦成了天下皆知的青天,再讨厌他的人,怕也要捏着鼻子将他从山沟沟里捞出来,委以‘重任’。

叶春秋面无表情,他心里想,昨日这杨廷和得意洋洋地对自己说,自己想要除掉他,分量还不够。这话……

某种意义来说,是对的,杨廷和的确是有说这话的资格,因为杨廷和不是焦芳……

焦芳从一开始就声名狼藉,靠的是刘瑾在撑着,而刘瑾的权利来自于朱厚照,只要朱厚照深深地痛恨焦芳,那么焦芳便死无葬身之地了,天下人非但不会痛心疾首,反而会拍手称快。

而杨廷和的强大之处就在于,他的权利基础来自于底层,这天下有许多的士绅和读书人,有无数的官宦人家,他们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而恰恰,杨廷和投其所好,在他们眼里,形成了一个正人君子的固有印象,这就使得叶春秋即便要除杨廷和,也绝不会有任何的帮手,因为没有人会站在一个正人君子的对立面。

朱厚照虽心里不太高兴,可见李东阳极力推荐,只好不冷不热地看着杨廷和道:“好吧,既如此,就准你戴罪立功吧。”

杨廷和荣辱不惊,连忙磕头道:“陛下恩荣见于望外,老臣感激不尽。”

杨廷和的这些恭维之话,朱厚照自然免疫,也没兴趣和他多说什么,只是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