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部分 (第2/4页)

谁都明白,而今是神仙斗法,李公与镇国公交恶,这可绝不只是两个人反目成仇这样简单,李公背后是许多如今得势的官员,从礼部尚书到吏部天官,再到其他各部,这地方的布政使司以及州县的人就更多了,更不必提读书人大多以李公为榜样。

可镇国公呢?却也不可小觑,王公乃是他的岳父,谢公态度虽是未明,不过以谢公与镇国公的关系,这也是明摆着的事,更不必说宗亲和公侯们了,南京的许多失意官员对于镇国公也是吹捧有加。

如此细细想来,眼下是谁都不可得罪。

可即便如此,总也有人心里头已有了自己的看法,李公毕竟是百官之首,再加上他的立场本就是读书人的立场,因而对他抱有好感的要多一些。

这都察院情况就更不同了,上上下下的清流,对镇国公是多少有些不满意的,比如这一次与罗斯人打擂台,实在太胡闹,不像话啊,和人喊打喊杀的,官仪的不要了啊。

清流和寻常的百姓想法是不同的,军民百姓,憋屈了就希望有人给自己做主,被人欺了就希望有人打回去。可是清流的思想就复杂得多了,那种寻常百姓的肤浅认知自然不可能被他们所接受,在他们看来,凡事都得往深里想,国朝乃是礼仪之邦,堂堂国公,怎么能和人去打架呢?荒唐啊。

右都御使邓健最近日子不太好过,本来他在都察院里性子就不好,不过作为都察院的二号人物,毕竟官大一级压死人,大家见了他,总还得是陪着小心,这都察院里有许多个小团体,邓健呢,则作为超然的存在,谁也不搭理,不过大家却都知道,他是叶春秋的人。

于是乎,邓健每次来当值,遇到了同僚,总觉得他们有些怪异了,这些人总是含含煳煳的打个招唿,便像避瘟神一般的躲过去。

怕惹事啊,被人瞧见自己和右都御使大人热络,不晓得的,还以为自己是想和叶春秋套关系呢,在清流之中,和镇国公走得太近,是要遭人鄙夷和孤立的。

邓健呢,虽是性子耿直,可不代表他煳涂,对此,心里了然,不过他素来我行我素惯了,倒也不以为意,不过那左都御史大人对他的态度却明显地发生了变化。

因为是清流,所以即便是都察院的主官和副官都很‘亲民’,也不能有什么官威,这位都察院左都御史张煌大人既是邓健的顶头上司,二人却都在一个公房里办公,可谓是抬头不见低头见。

张煌是弘治年的探花,官声极佳,又是李东阳的门生,他对这件事的态度是可见一斑的。

作为言官之首,张煌还是颇有气度的,从前邓健持才傲物,他也不计较,可是现在,分明有了不同。

邓健照例今日当值,到了公房,几个佥都御史已是到了,那张煌也来得早,正在公房里与佥都御史们喝茶,说着话。

低级的官员对于近来的风头不敢冒头,可像张煌这样位列朝班上的高官就不同了。

他呷着茶,一面打趣道:“诸公近日可看了新诗社的周刊?费部堂的那篇文章实在是有趣,看这费部堂平日里一丝不苟的,倒是料想不到竟是这样的雅人,哈哈,有意思,很有意思。”

几个下官听了,也纷纷点头称是,其中一人道:“不错,费公的文章真是清奇,据说现在坊间,这新诗社的周刊可谓是千金难求呢,大家都想一睹费公的大作,幸好下官前几日就已经预定了,看了之后,真是受益匪浅。”

众人又纷纷笑着应合,这谈论文章,对于读书人出身的官员来说,总算是一件愉快的事。以至于见了邓健进来,大家也没有注意到。

(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君子不计野人之过

说起来,邓健对这种状况已经习以为常了,他来的时候,腋下倒也夹了一本周刊,别人现在都在争相谈论着新周刊,而邓健却将清早订阅来的太白集如宝贝一般地夹在腋下,落座之后,才旁若无人地咳嗽了一声。

接着便有书吏注意到了他,忙上前恭谨地道:“邓大人今儿来得迟了一些,学生给大人斟茶。”

众人这才注意到了邓建!

对几个佥都御史来说,邓健也是上官,怎么敢怠慢?即便大家关系不算熟络,那礼仪上也该来见上官的,于是大家停下了攀谈,纷纷来作揖。

邓健这时将腋下的太白集勐地朝案牍上一搁,而后颌首点头道:“不必多礼。”

做了上官,邓健已经尽力地表现得讲礼貌了,若是换做从前,鼻子早就朝天一甩,直接冷冷一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