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2/4页)

那样,让女真壮大到葬送了整个明王朝的清!”

“凡是力所能及的,可以看到的地盘,能够吞并的东西,都应该是属于我们的,我们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陆军战队,而这正是我们崛起的最大时机!”

……

这是少将毕凌波将军在率军进入巴基斯坦时的战前动员,这一次名义上是巴基斯坦邀请中国军方应付印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挑战,实际上是中国军方主动提出的。

巴基斯坦求之不得,他们做梦都想把印度这个国家从地图上抹去,为此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中国是巴基斯坦最信赖的国家,是他们的最强大的后援支柱,同样,巴基斯坦也是对中国最友好的国家。

少将毕凌波这一次率领了二十万大军,因为中国和巴基斯坦的铁路线已经建成,在石油无法使用的情况下,火车还是可以照常跑的,二十万大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运到了巴基斯坦。

还有尼泊尔,张若飞少将率领三万大军就杀了过去,势如破竹。

在青藏高原,王健少将率领五万大军在中印边界对印军发起了进攻。

在青藏铁路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的情况下,靠飞机运送物资的印军根本不是中国军队的对手。

此刻飞机不能飞,汽车不能跑,印度人的仓库基地首先是被中方特种部队摧毁,失去了物资供给,印度军心大乱,重现了上个世纪那场被中方打得落花流水的一幕。

第一战针对印度,这也是早有预谋了的,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普遍不能使用,世界科技几乎倒退到二十世纪初的年代,军队的斗志和规模无疑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解放军的政治思想教育素来很好,相比起来,那些过分强调个人自由的国家的军队在这方面就比较差,他们的斗志通常是依靠先进的武器来弥补,所以印度人到处买武器,只有武器比中国的更先进他们才稍微放心。

现在双方的武器大多数变成了废铁,相比之下中国士兵的武器还先进得多,那些从仓库里翻腾出来的早已报废了的老枪现在派上了用场,此外还有人拿鸟枪,弓箭,手雷成了战场上威力最强的杀伤性武器,而印度士兵绝大多数拿着根本无法射击的枪,其杀伤性还比不上锄头,所以很多人干脆把枪都丢掉了,用石头!

一些聪明的人早已脚底抹油跑掉了。

这一次是兵败如山倒!

印军的武器不行,斗志不行,失败的命运便早已注定了。

在这种时期,原本印度是最有实力挑战中国的人,在高科技武器失去作用后,军队的规模成了决定性的一面,中国可以随随便便动员几千万人的大军,这种规模只有印度比得上,两个国家的人都很多,中方这一次突然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就是要扼杀印度人的战争潜能。

印度的工业生产力低下,兵工厂更是不行,哪里还赶得出时间来造枪?当下被中国联合巴基斯坦,三路大军一夹击,不到一个月国家就崩溃了。

这还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运载工具,否则不到三天便可横扫印度了。

绝大多数处于社会底层的印度人其实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民族,缺乏斗志,中方军队挺进印度后,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同时中国军队恪守不扰民的政策,非但如此,每到一地还把抢夺而来的许多物资无偿分配给当地民众后,一些民众甚至反过来配合解放军,让人百思不解。

这是一个奇怪的种族,国家的上层与民众严重脱节,这也难怪当年英国人随随便便派一些军队过来就占领了这个国家

再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亚历山大时期,那时候野心勃勃的亚历山大大地率领三万罗马士兵就横扫波斯,直接打到了印度,并把印度攻陷了,从那时候起,印度这个民族就已经走上了死亡的老路,整个民族失去了活力,如同一个等死的老人。

那时候,亚历山大的军队看到横在面前的喜马拉雅山脉,惊叹“这是世界的尽头”,“只有天神才能居住的地方”,随后大军打道回府。

再就是一千多年前的大唐时期,一个叫王玄策的牛人出使印度,结果中天竺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劫持唐使,只有王玄策一个人逃跑出来,结果这位牛人跑到吐蕃,从别人手里借来了一支就敢杀到印度,连战三天,斩首印军三千余人,淹死一万多,连皇帝阿罗那顺都被俘虏,印度人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奇不过那也是因为大唐奉行全面扩张的政策,像王玄策这样的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堪称大牛人了,但是在唐朝只能算是一个小虾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