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看似放下了心中巨石,缓缓说了一句:“以后你自己好好保重”。

然后,放手,转身……

望着周慕云的背影,苏丽珍内心的狂澜立即决堤,她用一只手紧紧抓住另一只手臂,不住颤抖,脸上的是无法遮掩的失落、不忍和凄凉。

最终,苏丽珍靠在周慕云的肩头嚎啕痛哭,把那许久的压抑都释放出来。周慕云轻轻拍打苏丽珍的肩膀,温柔地说:“好了好了,只是演戏,只是演戏”。是的,只是演戏,不仅仅是刚才那段对白,他们从相识到相爱就是一场华丽而无果的戏。那句“我爱你”,在这个时候变得十分沉重,以至于周、苏二人无法从口中说出。

或许,一句“我爱你”根本不足以表达这种情怀。只有眼泪,无法抑制的眼泪,才能证明他们曾经相爱。

苏丽珍坐在空荡的房间里,点燃了一只雪茄。整个屋子都是周慕云的味道,清幽而熟悉。眼泪,就这样不由自主落了下来。感情,就在这熟悉的场景,熟悉的味道里画上了句号。也许有一天,他们会相遇;也许有一天,他们会想起。可谁又能知道,这一天有多么遥远。

灯光消失了,一切变得那么昏暗。从哪里开始,从哪里结束。苏丽珍想用这种方式做个告别,但心里响起的却是那句:“如果我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

故事就这样落幕了,失落了的爱情,流泪了的伤心,最后看看,那消失殆尽的花样年华。

陌生人,让我们来恋爱(1)

“我爱的比脸色还单纯,比宠物还天真。只爱陌生人。不爱其他可能。”王菲的《只爱陌生人》1999年发行,到现在依旧是现代都市青年们K歌的最爱。一首歌,也有它流行的时限,可这首歌却历经多年传唱经久不衰,这似乎也说明了在陌生人穿梭来往的都市中,人们对陌生人有着陌生而又暧昧的情愫。

阿黎是一个羞涩内向的女人,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就和男友阿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这对俊男美女的结合打破了大学恋情难以修成正果的定律,一度被传为校园佳话。然而当幸福甜蜜的婚姻生活在琐碎的柴米油盐中过了四年后,两人对爱情的狂热逐渐冷却了下来,生活开始变得索然无味。就在这个时候,阿黎遇见了方言,她的生活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

阿黎与方言相识在一所健身会馆里,方言是那里的健身教练。身材壮硕结实,线条刚硬的他却有着一张稚嫩白皙的脸。阿黎第一次见到方言就为他脸上两个可爱的酒窝感动了很久,那种久违的温暖让阿黎在方言面前频频脸红。在方言眼里,阿黎是众多女人中最柔弱纤细的一个,因为她总是静静地伫立在人群中,脸上挂着微笑却略显疏离。

两个陌生人在健身房里相遇并相识了。此后,方言曾几次以各种借口约阿黎见面,阿黎都没有同意,但他们仍通过手机短信、网上聊天保持着联系。他们谈音乐,谈网络,谈理想,谈童年趣事,也谈各自的家庭,但却从来不谈爱。在他们心中,这种精神层面的交流既愉悦了身心又伤害不到各自的家庭,既温暖又安全。

两个原本不过是来往于城市中的陌生人,却在偶然的机会下相识了,又通过“非面对面”式地交流,两人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朋友”。像他们这样的相处模式,在现代青年人的眼中已经见怪不怪了。人们对陌生人,或对那些和自己生活完全不搭边的人有着莫名的信任,相对于身边的朋友,他们更愿意对陌生人吐露心声。

为什么人们更热衷于向陌生人敞露属于个人的秘密世界?这就要追溯到陌生人这个词汇的产生,当然,也与人际交往过程中规则的变化和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

陌生人的概念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它在工业革命时期迎来了发展。工业革命引发了城市和乡村的分化,年轻人大批涌入城市,他们被迫和那些不了解家庭背景和性格的陌生人打交道。于是该不该向陌生人袒露心事,袒露多少就成为一个问题。

19世纪之前,人们的交往原则还十分朴实,大家所展现给世人的几乎都是最为真实的一面。公共场合暴露的东西和私下里的感受是一致的,虽然暴露的事情纯属个人自愿,但要求披露的事情必须真实。但到19世纪末,这种朴素又真实的交际原则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对他人诚实转变成了对自己诚实,更加注重自我感受。在此后的人际交往中,人们更喜欢向陌生人坦白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想法,这种袒露不要求真假,只要是自身的切身感受就行。

于是,自我袒露成为判断一个人是否真诚的标准,人们渐渐同陌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