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2/4页)

说到底,中国也好,西方也罢,都是将性控制在婚姻范围内,也就是先婚后性。不过缺乏公平的是,在先婚后性为特征的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多过了对男性的规范,这也是性道德后来发生演变的重要原因之一。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都羡慕古希腊人,他们头脑中没有对性的条条框框,完全出于生理需求。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古希腊人享受性带来的*,而且不受限制。但他们却有着很强的自我控制力。当某种事物高度发展的时候,也就不会形成社会问题,就像古希腊的性完全不受节制,那反而提高了人们的自我控制。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性的自由与爱的自由(1)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性是婚姻的基础,繁衍子嗣是婚姻的主要动机和目的。18世纪晚期,欧洲突然兴起了一个词“Romance”,它起源于法国,意为传奇。“Romance”的出现,带来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法国大革命、欧洲*解放运动的产物,它以瑰丽、夸张的形式出现,展现了一种富有激情的艺术画卷。浪漫主义的到来,让爱情有了栖身之所,婚姻的基础也从性演变成了性与爱。

性开始从厚重的包袱中挣扎出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到来更加开放。女性地位得到了提高,性规范不再只针对女性。到了20世纪中叶,性革命轰然降临,性文化也成了主流文化。在性革命的推动下,传统性压制得到缓解,个人有了追求性的权力。这个时候,性话题再次被打破沉寂在社会炸开,人们不需避讳,对性问题畅所欲言。不过,性革命推崇的性自由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它让婚姻关系出现了裂痕,婚外性频繁地发生严重影响了夫妻关系及婚姻质量。一时间,出轨,则成了婚姻的最大杀手。

社会发展带来必然的两种影响,正面和负面。性革命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它带来了正面的个性解放,也为家庭体制带来了负面影响。

性革命教会人们释放,却没有教会人们如何收敛。泛滥的*跟从前逛青楼窑子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是,过去招妓的是男人,现在“进窑子”的还有女人。什么“鸡”、“鸭”,都成了隐秘的流行术语。*不得不提升到一个道德高度来阐述了,人们在放纵身体的时候似乎忘记了自己本该有的道德底线。

性道德,这个伴随性解放被重新定义的名词,它从过去只为生殖变成现在的爱欲交织,但不管怎么样,性行为都要建立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进行,这是起码的道德要求。现代性学者多在提倡“无伤害”的性道德,即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进行*,而且“无伤害”的*应该受到保护和尊重。

从妇女不再被迫做自己不愿意的*起,两性关系将趋于稳定。不得不承认,中国性文化发展至今,已经从意识上进行了一次革命,不管现实社会中陈旧的性行为是否被颠覆,人们起码已经不再谈性色变,而是光明正大地对性进行一番高谈阔论。不少人涉足性领域,成了性学方面的专家,甚至成立了很多专门的性研究机构。人们对性的理解,从过去的*转化为现在的文化现象。不管是图书,还是电影,都涉及到了性的体现。

像2007年底李安导演倾力打造的电影《*》,以及青年导演李玉推出的《苹果》,都将裸露的性生活搬上了大荧幕。虽然招致一片质疑,但人们还是愿意去观看,还特地找那种没有经过广电总局删减的“完整版”。说影片低俗也好,*也罢,人们还是禁不住欲望的驱使去欣赏。最起码,这种欣赏不会被扣上变态的帽子。

现在几乎全部门户网站都设有“两性关系”、“性福生活”等字样的栏目,专门讨论性话题。显然,性已经不单纯是原先繁衍后代的工具了,人们希望有更加美满、健康的性生活。同样,婚姻中的性也成为男女健全家庭生活的一部分,男女交欢为的就是享受性带来的愉悦和放松,而不是传宗接代。最明显的变化,是女人拥有同男人一样的性权利。女人也可以对着男人的身体发泄,也可以去寻找爱人之外的性伙伴。不过,这种性自由致使很多家庭出现了出轨现象,即使肉体还没到*的地步,精神上也已经背叛了原先的感情。

性的自由与爱的自由(2)

尽管性的发展也有负面影响,但不得不承认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从前,绝对没有一个学科叫做“性变态心理研究”,而如今,这门学科却是心理学中的佼佼者,很多人争先恐后要成为这方面的心理专家。性变态研究的普及,令性犯罪不再难以启齿,而是从心理、社会环境、法律、道德等多方面去解读。而且,性理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