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 (第1/4页)

“行赎罪礼”必须集中精力,柱子面前的修女,即使感到有雷火落于她背后,也绝不回头去看一下的。

除此之外,圣像前总须有一个修女跪着。每一班跪一小时。她们就象士兵站岗一样,轮流换班,这便是所谓永敬。

院长的嬷嬷差不多每人都要取一个意义深远的名字,这些名字不是出自于圣者和殉道者的身世,而是出自于耶稣基督一生中的某些事迹,此如诞生嬷嬷、初孕嬷嬷、贡献嬷嬷、受难嬷嬷。但并不禁用圣者的姓名。

其他人与她们相见时,一贯只能看见她们那一张嘴,她们每个人的牙齿全是黄牙。一直都未有过一把牙刷进过这修道院的门。刷牙,在每级送走灵魂的罪过中是属于最高级别的。

她们对所有东西从不说“我的”。她们从未有任何属于自己的东西,也没有任何不忍割舍的东西。她们对所有东西都说“我们的”,比如我们的面罩、我们的念珠,如果她们讲到自己的衬衫,也只说“我们的衬衫”。偶尔她们也会爱上一些小东西,一本日课经书、一件遗物,一枚受过祝福的纪念章。她们一旦发觉自己开始对某件东西有点依恋难舍时,便会把它送给别人。她们常常园忆泰雷比的一段话:有个贵妇人在入了圣泰雷丝修道会时对她说:“我的嬷嬷,请让我派人去把一本圣经拿来,我很想保留它。”

“哦!您还有难以忘怀的东西!如是这样,您就不必到我们这里来呀!”

任何都不能将自己独自关在房间里,也不能有一个“她的环境”,一间“房子”。她们打开监狱过日子。她们在相互碰面时,一个说:“愿祭坛上最高尚的圣像得到赞扬与崇拜!”另一个人就答道:“唯愿长存。”在叩旁人的房门时,也用相同的礼仪。门还没有太叩响,房间里平和的声音已急忙说出了“唯愿长存!”这与其他所有行为一样,成为习惯以后就变为呆板的动作了,偶尔,这一个的“唯愿长存”早已顺口而出,但对方还没来得及说完那句非常冗长的“愿祭坛上最高尚的圣像得到赞扬与崇拜!”

访问会的修女们,在进入别人房间时说,“赞美玛莉亚”,在房间里迎接出的人说“仪态万千”。这是她们互相打招呼的方式,倒确实是仪态万千。每到一个钟头,这修道院的礼拜堂上的钟都须多敲三下。听到这信号这后,院长、参议嬷嬷、发愿修女、服务修女、刚来的学生①、备修生②都得将她们所说所作所想的事情一概放下,并且全部一起??如果是五点,就齐声说道:“在五点种和每一点钟,愿祭坛上最高尚的圣像得到赞扬与崇拜!”如果六点钟,就说:“在六点钟和每一点钟??”其余时间、全随着钟点以此类椎。这种习惯,目的在于中断人的思考,任何时候都把它引向上帝,很多教①耶稣曾被绑在柱子上。

①刚来的学生是已结束备修阶段,但还未发愿的修女或修士。

②备修生是请求人院修道的初级修女或修士。

会都有这种习惯,只是方式各有不同而已。比如,在圣子那稣修道会里就如此说:“在这个钟点和每一个钟点,愿天主之爱激奋我心!”

半个世纪前,在小比克布斯幽居的玛尔丹?维尔加系的伯尔纳一本笃会,修女们在每日念经时,都用一种低低的声调唱着圣歌,地道的平咏颂①,并且还得用饱满的音色从开始念经一直唱到念经完毕,唱到弥撒经本上印着星号处,她们便不唱了只低声说着“耶稣—玛莉亚—约瑟”。在举行葬礼时,她们的声音更加低沉,低到几乎不能再低的地步,那样能产生一种凄凉的动人的效果。

小比克布斯的修女们曾在她们在正祭台上修建了一个地窖,想把它用于安放棺木。但是“政府”??这是她们说的,不准在地窖里安放棺木。因此她们死后还得被抬出修道院。她们为这事感到难受,好象受了非法的干涉,一直不得安宁。

她们只得到一种很小的安慰,在从前的伏吉拉尔公墓里,有一块地原是属于她们修道院的,她们得以获准,死后可以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葬在这公墓里一个指定的地方。

那些修女们在星期四和在星期日一样,必做大弥撒、晚祷和其他一切日课。除此之外,她们还得严格遵循一切小的节日,那些小的节日几乎是修院以外的人所不知道的,在旧时的法国教会里很流行,到目前只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教会里流行了。她们时时守在圣坛上,为了表明她们祈祷的次数和每次析祷所用的时间,最好是引用她们中某个修女所说的一句单纯的话:“备修生的祈祷能吓死人,初学生的祈祷更能吓死人,发愿修女的祈祷更更要吓死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