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 (第1/4页)

个圣人,我救不救他呢?当然救他。”

但是要让马德兰能留在修道院里那可是个麻烦事!割风想到这一点就觉得很荒唐,但他却没动摇自己的决心。那个来自庇卡底的可怜的农民决计要突破修道院的种种难关的圣伯努瓦的教规所设下的重重障碍,但是他除了赤忱的心、坚定的意志和为乡下老头子所常有而那次打算用来扶危济困的那一 点点小聪明外,便没有其他的辅助物了。割风大爷,这个老汉,生来一向私心重,晚年腿也瘸了,身体也残废了,对人间已没什么留恋了,这时他觉得感恩图报是一件颇有兴味的事,当他看见有件善事可做时便连忙扑了上去,正如一个从来没有尝过好酒的人临死前忽然发现手边有一杯美酒,便想拿来痛饮一番一样。我们还可以说,许多年来他在那修道院里吸取的空气已改变了他固有的性格,最后使他觉得他有必要去做任何一件善事。

因此他打定主意,要帮助马德兰先生。我们刚才称他为“来自庇卡底的可怜的农民”。这种称呼是恰当的,不过不全面。在故事发展到现阶段,有必要把割风的面貌叙述一下。他原来是一个农民,但是他当过公证人,因此他在原有的精明以外又添上了辩才,在原有的质朴以外又添上了分析力。

由于种种的原因,她的事业没成功,后来便沦为车夫和手工工人。但是,虽然他经常说粗话挥鞭子——据说那样做对牲口是必要的——在内心深处他却仍是个公证人。他生来就有些小聪明,说话没语病,能言健谈,那是乡下少见的事,农民都说他谈起话来俨然象个戴帽的老爷。割风正是上一世纪那种华而不实的文词所指的那种“半绅士半平民”的人,也就是达官贵人在对待贫寒人家时所用的那些形容平民的隐语所注明的“既像乡民,又似市民,胡椒和盐”。割风是那种衣衫褴楼的穷老汉,他虽然饱经苍桑和折磨,却还是一个正直爽快的人,那是一种使人从来不生恶念的宝贵品质。因而他有过的缺点和短处全是表面的,总之,他的形象在人们看来是不错的。老人的额上绝没有那种暗示凶恶、愚蠢或惹人厌恶的皱纹。

黎明时分,割风已把事情想透了,他睁开眼睛看见马德兰先生坐在他的麦秸堆上,看望珂赛特睡觉。割风翻身坐起来说:“您现在既已来到这里,您如何解释你的到来呢?”一句话概括了当时的处境,把冉阿让从梦幻中惊醒过来了。两个人开始商量。

“首先,”割风说,“您应当注意的第一件事,使是小姑娘和您,不要走出这间屋子。跨进园子一步,我们便完了。”

“对。”

“马德兰先生,”割风又说,“您到这儿来,适逢一个极好的日子,我是说,拣了一个极坏的日子,我们有个嬷嬷正害着重病,因此大家都不大注意我们这里的事。听说她快死了。她们正在做长达四十小时的祈祷。整个修道院都动荡不宁。她们全在为那件事忙乱着。马上就要死去的那位嬷嬷是位圣女。其实,我们这儿的人都是圣人。在她们和我之间,唯一的区别便是:她们说‘我们的静室,’而我说‘我的窝。’马上就要为濒死的人做祷告了,接着又得为死人做祷告。今天一天,我们这里不会有什么事,明天,我就不敢保证了。”

“但是,”冉阿让说,“这所房子是在角落里,又被破房子遮掩住了,外面还有树木,修道院那些的人看不见。”

“而且,我告诉您,修女们也从来不到这边来的。”

“那岂不更好?”冉阿让说。你这样的语气是不是想说:“我认为可以偷偷在此地住下来。”割风针对这疑问回答说:“还有那些小姑娘呢。”

“哪些小姑娘?”冉阿让问。割风张着嘴正要解释他刚出的那句话,就传来了一声钟响。

“嬷嬷死了,”他说,“这是报丧的钟。”同时他打个手势叫冉阿让也听。钟又敲了一下。

“这是报丧钟,马德兰先生。这钟将要一分钟一分钟地敲下去,连续敲上二十四小时,直到那尸首被抬出礼拜堂为止。您瞧,又是一下。在课间游戏时,只要有个皮球滚来了,她们就会全都追上来,跑到这儿来毫无规矩地乱找乱翻的。这些小天使全是些小鬼。”

“谁?”冉阿让问。

“那些小姑娘们。您马上会被她们发现的,她们会高叫道:‘嘿!一个男人!’不过您放心好了。今天不会有危险。因为今天她们没有游戏的时间。整整一天她们都要做祷告。您听这钟声。我早告诉过您了,一分钟敲一下。这是报丧钟。”

“我懂了,割风大爷。您说的是寄读学校的孩子们。”

冉阿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