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 平衡高手 (第2/3页)

怎么说这也是大朱最小的儿子,也是朱允煐的弟弟,自然也就意味着朱允煐需要照顾好。哪怕朱允煐看起来不是特别喜欢吕氏生下来的那三个儿子,可是朱允煐到底是宗室之长,是坐在龙椅上的皇兄,这些事情他理所当然的需要去管。

喜欢或者不喜欢,这其实没有那么重要,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更何况朱允煐连朱允炆都能容得下,那就不要说朱允熞和朱允熙了,这两位小老弟他肯定可以去管,他也确实应该去管好这两位小老弟的。

英示皇帝的态度,让不少文武百官还算欣慰,不管怎么说,英示皇帝看似是不太亲近儒家。但是对于现如今的那些传统的世俗礼仪,英示皇帝还是重视的。

哪怕英示皇帝也有不少‘离经叛道’,但是总体上没有什么问题。再者就是英示皇帝对于恢复汉家正统,这也是非常重视的一件事情,在不断的修补蒙元百年的荼毒。

现在在江南这些本身就文风比较盛的地方推行这些政策,这是绝对的优势。哪怕异族百年荼毒的影响依然不轻,不过肯定是要比起在异族统治下数百年的北方了。

想要北方汉人彻底归心,这实际上也是需要最少两三代人的努力,这才能彻底让他们归心,这才能让他们彻底的认可汉人的身份。

这些都不是什么小事情,朱允煐明白这些,文武百官们同样也都明白。

行加冠礼,这也就是稍微的开始发力,开始比较正式的、大规模的开始推行一些汉家传统礼仪。哪怕此前也是有着册封,或者很多去蒙古化的政策,但是远远不够。

大明现在也有着一定的资本了,国家富强、国泰民安,自然也就可以考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绝对是一個相对来说比较合适的契机。

本来都要下朝了,但是现在为亲王行加冠礼的事情,一下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按照传统,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或者兄长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这是需要一系列的程序,比如说布席告祖、筮卜吉期、礼馔於西塾等等程序。

但是大明朝的亲王行加冠礼,显然也就没办法完全按照一些‘传统礼仪’来。

不过这样的事情也难不住大明君臣,因为大明朝在老朱时代就没有少做一些礼仪制度的制定。

有些是按照传统,或者是在古籍里找到一些仪式、过程。而有些时候,也就是在不违背世俗礼制的情况下稍微加以改进。

这一切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自然也就意味着没有太多需要担心的事情了。

朱允煐明白这个道理,大明朝的衮衮诸公也都明白这个道理。

现在的棘手问题,就是老朱这个太上皇到底愿不愿意亲自出面为他的两个庶子主持加冠礼。毕竟老朱这个老古板、老封建,虽然爱护子嗣,但是对于庶子们也普遍不是特别重视。

再一个就是如果给韩王他们主持冠礼,老朱多少也是会担心其他的子嗣不乐意。哪怕那些子嗣就算不乐意,估摸着也就是只能在心里牢骚,不敢说出来。但是老朱嘛,对于很多的事情他也是心知肚明的,想要糊弄老朱并不容易。

要是老朱不乐意,本来来说也就是大朱了,但是大朱都已经过世好几年了。

让现在还在的‘长兄’朱橚来主持的话,哪怕这也是老朱最喜欢的子嗣之一。可是怎么说呢,韩王他们到底也是亲王,朱橚也是亲王,这就稍微有点过了。

更何况大家也都明白,老朱几乎是没有什么亲戚的,老朱的这些个子嗣们也没有什么‘尊敬的长辈’,观礼的人选几乎都是没有的。

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这些也都是需要朱允煐这个皇帝点头的,要不然很多人心里没底。

毕竟这不是寻常人家的加冠礼,这样的加冠礼一旦有什么疏漏,说不准就是让全天下都要嘲笑。上纲上线一点的来说,这简直就是有违礼制,这简直就是在给皇帝添堵。

这样的事情一般人可不敢做,要不然那就不是给皇帝添堵了,那是给自己找不自在,那是拿全家人的性命在赌皇帝的仁慈。

事关礼制,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小事情。这么些年下来,大明朝也是在不断的进行着一些礼制的建设。有些事情确实看到了成效,而有些事情实际上还没有太大的成效。

朱允煐也知道有些事情真的急不来,这是需要比较长久的规划,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看到一定的效果。好在朱允煐还算有耐心,最重要的是朱允煐明白不少的事情真心是无法操之过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