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5 三餐无忧 (第2/3页)

暖的皇帝。咱这些年一直在外头搞些粮食、现在也捣鼓着树油,都是想着咱大明百姓过得更好。”

老朱看着朱允煐,骄傲的说道,“你祖母要是看到你现如今的样子,必然和咱一样。真要说起来,你小时候有雄心壮志,你如今也做的不错。打天下难,治理天下更难,咱心里有数。你是个好皇帝,咱和你祖母都知晓。”

朱允煐笑了笑,对老朱说道,“咱现如今还算做了些事情,只是这哪成啊。现在大明还有不少百姓吃不饱,等什么时候大明百姓真的没了饥寒之忧,咱才算是做了些事情。”

老朱虽然爱民如子,不过还是很理智,“那就做不到了,咱大明就算再强盛、富庶,也做不到这些。咱大明现如今的粮食够多了,也不够全天下的人个个都吃饱。”

老朱这么说也是有道理的,就算是几百年后各种高产作物不断涌现,大部分的人几乎是没有了饥寒之忧。可是那样的生产力水平,是大明远远跟不上的。

更何况放眼世界,依然有很多人会有粮食安全的担忧,高产作物等等也不一定让所有人吃饱。

现在大明国泰民安,生产力水平在不断的恢复、提升,产粮区的粮食也在增加。不管是耕地的面积,还是劳动力都是在增加,这自然是好事情,可是现在的水稻、小麦等作物,亩产量都是非常有限的。

小麦亩产不到一百公斤,水稻的亩产也就是一百公斤左右。亩产上千斤的粮食,在如今的生产力水平下,根本就是不敢想的事情,也是天方夜谭啊。

“咱也是明白这个理,只是咱想着大明的百姓,要是大部分人能一日吃上三顿。”看着老朱,朱允煐笑着说道,“咱到时候能大白米饭、白面馒头管够,再来些荤腥,那就好了。”

老朱愣了一下,笑着说道,“真要是那时候,咱大明都是富户了。咱小时候知道义惠侯加富庶,也不敢这么吃。”

想起来了什么,朱允煐说道,“皇爷爷,咱记得义惠侯和汪家曾祖母家的世子年岁也差不多了。咱想着,让他们到垠儿跟前来进益两年。”

老朱一听立刻答应,他一直没有忘记刘继祖当年赠地安葬了父母之恩,也没有忘记汪氏干娘倾尽全力将他送去黄觉寺的恩情。

小小朱这个时候也说道,“那咱必然待他们如兄弟,于咱家有大恩的就要报恩。”

老朱更加开心了,不过还是说道,“咱给干娘和义惠侯的恩情可不轻了,你们有孝心咱开心。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你们两个也该是心里有数的。”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个道理没问题,只不过现在给刘继祖、汪干娘的恩情已经不小了。所以现在可以继续给与一些殊荣、恩情,但是也不能特别荣宠。

看到朱允煐点头,老朱笑着说道,“这就成了,你也莫要想着大明百姓都能一日三餐,还要吃些荤腥。一天两顿,青黄不接的时候能够来碗浓粥,咱觉着也就成了。”

这不是老朱的要求低,而是老朱真的了解生活,他知道大部分的百姓实际上都是这么过的。

一天两顿才是主流,粮食丰收的时候奢侈一下吃点白米饭、大馒头,这就行了,哪能每吨都这么吃啊。

在新粮没有收获的时候,百姓没吃种粮,家里人能够吃一碗比较稠的粥,这就算得上不错的日子了,寻常的农户能够过上这样的日子,也没什么好埋怨的。

不是老朱的要求低,而是千百年来大部分的百姓都是这么生活的,也就是那些富户才能够想着一日三餐,还要来些荤腥、山珍海味,寻常百姓哪里敢这么过日子啊。

老朱这么说自然有道理,朱允煐也确实没有想过让大明朝的百姓一个个的每顿在饭桌上都可以看到荤腥,他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为大明带来更多的粮食,让大明百姓不再觉得一日三餐都不敢奢望,这也算得上朱允煐的一个追求吧。哪怕吃的不算特别好,但是能够尽可能的让更多的人吃饱,这也算得上朱允煐的一个追求,这也是一个盛世吧。

老朱领着孙儿、重孙在奉先殿祭祀,这对于老朱来说无比重要。不只是因为老古板的老朱认为这是确定、强调小朱和小小朱地位的表现,也是因为他做出来了成绩,可以向祖先报喜。

这样的祭祀,也确实事关礼仪、地位,当然不能马虎,朱允煐的那些皇叔、弟弟,小小朱的兄弟姐妹,也都是只能羡慕,他们可没有资格在这般重要的时刻来祭祀,只能在外头等着、候着。

摸了摸小小朱的头,老朱说道,“你和你爹先出去吧,外头还有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