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9 省心 (第2/3页)

对太子都是一个样。

想起来了什么一般,朱允煐笑着说道,“高丽那边的战事终了,咱的意思是让大舅哥早些回来,颖国公领着大军回返就是。”

徐妙清看起来就很本分,这些事情她也没什么意见,“这般事情,陛下圣裁就是。”

这么回答绝对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徐辉祖的身份到底是比较特殊,也比较敏感,这些事情皇后就不要参与了,皇后权力太大对皇帝来说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情。

再者就是徐妙清也知道,这一次出兵高丽,傅友德才是真正的主帅,所以很多的事情也由不得徐辉祖去出风头,徐辉祖也就是傅友德的副将,提前返京也没什么说不过去的道理。

这样的事情本来也算是符合常理,找不出来太多的毛病,没有太多可以指摘的地方,徐妙清自然没必要去反对等等。

更何况徐妙清也不是什么事情都不懂,提前让她的大哥回到应天府,肯定是有什么事情要交给徐辉祖去办,这也算得上对徐辉祖的信任和重用。

既然是这样,那就更就没有什么理由去说些什么了,既然皇帝已经有了主意,自然也就是让皇帝去处理这些事情。还是做好皇后的本分,对于朝堂之事不要过多的谈论,甚至都不要表露出对朝堂之事的在意和关心。

小小朱可以偶尔表现出来一些小小的‘不安分’,那无伤大雅,太上皇和皇帝都不会在意。但是皇后要是表现出来了一些不安分,那就很那说是被敲打还是被冷落了。

朱允煐似乎没有那么多的心思,叹了口气说道,“这些个勋贵,要是都像中山王一脉就好了,咱就可以安心了。实在不行,就算是不成器也行,别给咱惹出一些乱子就是,咱也好成全一些君臣佳话!”

徐妙清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还是劝着说道,“陛下,臣妾觉着个人心思不同,好些勋贵倒是有些枉顾圣恩,这些都是他们咎由自取。”

朱允煐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无奈说道,“他们倒是真的咎由自取、自作孽,只是咱这个皇帝,何尝是想要发落他们!”

这些也算得上朱允煐的心里话,对于武勋朱允煐还算是比较宽容的。但是他的好意,一些人看起来是不领情的,那自然也就怪不得朱允煐了。

有些人就是咎由自取,朱允煐也不会同情。谁让那些人视朝廷法度如无物呢,那就怪不得朱允煐明正典刑了,怪不得朱允煐想着要去褫夺爵位,甚至是要杀人等等。

只是朱允煐没有想到,历史上的老朱杀了走私的女婿。现在这些事情因为朱允煐的介入而没有出现,大明朝没有出现驸马走私。但是这样的事情依然发生了,变成了大明朝的勋贵按捺不住了。

说到底还是勋贵缺少敬畏之心,或许是觉得祖上的功劳大,或者是一直以来的横行无忌让他们开始越发的胆大包天了。

当然也不排除这些勋贵,根本不满足于朝廷的俸禄等等,走私的巨大利润让他们沉沦下去了,认为凭借着他们的能力和人脉,可以将一切事情做得神不知鬼不觉。

发生这样的事情,朱允煐一点都不奇怪,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道理朱允煐自然明白。

可以是宗室,也可以是勋贵,或者是边将、文臣,为了足够的利益,一些地方士绅牵涉其中,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说到底就是金银,那些东西是最能迷惑人心的。

为了那些东西,很多的人也确实可以铤而走险,可以践踏律法,可以无视君恩。为了那些东西,很多人确确实实会不顾一切。

回到了春和殿,朱允煐也对王承恩说道,“传旨,召中山公徐辉祖先行返京。”

王承恩自然领旨,既然皇帝下了旨,自然有人帮着拟出来圣旨,接下来只需要陛下圣览、用印就好,然后自然有人快马加鞭的去传达圣旨了。

帝王的旨意自然是可以很快就传达的,这一点也母庸置疑。皇帝的一道旨意会让多少人忙碌起来,甚至冒险、丢掉性命,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值得有什么好奇怪的。

朱允煐也没有留在春和殿,面沉似水的朱允煐继续下旨,“传蒋瓛、宋忠。”对于

两大特务头子就要出现在朱允煐跟前了,虽说这两个人看似在朝堂上没有什么存在感。但是谁也不敢小看这两个隐藏在黑暗中的人,他们就是天子的爪牙、耳目,监督着百官、宗室。

当然也不只是监视天下臣民而已,也要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在有了皇帝的旨意后,也需要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蒋瓛,本来是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