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 家书、学校 (第2/2页)

明年吧,看看棉花的种植规模,这是最能体现大家立场的事情了。

家书还要继续写,不省心的弟弟小小年纪居然学会了逛青楼,这个事情必须要说说。给两个妹妹写信,让他们管管弟弟。给两个姑姑写信,让她们帮忙盯着。也要给外祖母写信,虽然常蓝氏不好管,但是提醒一下没坏处。

翻看着奏报,朱雄英也仔细的研究着徐允恭、李景隆此前送回来的一些军报。现在时间稍微的多了一点,自然也就可以仔细研究研究,这些事情朱雄英可不会马虎大意。

“火铳这些得改进才行,现在的火器杀伤力有限不说,还很受制约。”朱雄英摇了摇头,不是特别满意,“我得想想办法了,工部大变革、全天下的大变革有些难,但是我在北平这边搞个试点,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这样的事情,朱雄英也觉得需要和皇爷爷知会一声。虽然朱雄英也明白,就算是他将天给捅出来一个窟窿,老朱也会不顾一切的去补。不过这不是朱雄英有恃无恐的理由,该说的肯定还是要说,这一点非常重要。

给老朱的,自然也是家书了。不过朱雄英也明白了,大朱那边也该去封家书。

说起来朱雄英这些年来,和大朱虽然亲近,但是远不如和老朱亲近。很大的一部分因素,就是朱雄英算是皇帝、皇后养大的,自然也就是跟皇帝、皇后更加亲近。

说说公务,也要说说生活,顺便提醒一下大朱注意身体。

朱雄英也让人送来了一些火器,如今的火铳算是制作精良的制式武器。差不多半米长、口径三厘米。两人一组发射,一人负责支架和瞄准,一人负责点火射击,射程两百米左右。

这可不行,现在的大明火器看似强大,但是还远远不够。

其实老朱是非常重视火器的,每一个百户都需要十杆火铳。而每一条海运船都需要碗口铳四门,手铳筒十六个,火枪二十支,火箭和神机箭各二十支。

碗口铳,这就是小型火炮,射速慢、射程近。

这些个火器还不够强,青铜大炮都算不上。火绳枪,现如今还没有出现。

朱雄英还需要再看看,他还需要再研究研究。这件事情必须要重视,进一步的提升火器的威力,进一步的提升火器在大明军事当中的地位,朱雄英觉得这非常重要。

工部改造,提升匠户的地位,朱雄英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而且培养学徒,这也非常重要。现如今老师教徒弟,或者更多的还是一些口口相传,这可不行。

既然都已经建了四夷院,那也就需要有着一些科学研究所。

这也算得上是古中国的一些问题,文科方面的事情传承更加完善。理科上的很多事情,就要含糊很多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改变,朱雄英要开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