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4页)

别忘了,收信人可是看得到这些邮箱的。有个玩笑是这么说的:有个女的问男的,为什么你会喜欢我?男的说,我给全班女生都写了情书,就你回信了。你想,HR会接受你这种“示爱”方式吗?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不要漠视任何一个人(1)

求职的时候,大家都希望有贵人帮忙,可谁是贵人呢?

我不会给你讲那种面试的时候老总装成清洁工人,如何帮助清洁工人,最终得到工作的故事,那就像听比尔·盖茨的故事,很精彩,但是离我们太遥远。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两个感悟:一是不要漠视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二是做个好人永远没有错,不要把它当成获得工作的一种计谋。

不可否认,很多公司的老总打扮朴素,倒是一些刚进入大企业的员工趾高气扬,刚升上中层的人打扮得贵气十足。越是在广东、浙江这种经济发达的地区,越是如此做派。如果你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往往会看走眼。我们不指望通过巴结上老总来获得工作机会或升迁机会,但是至少不要因为一些过分的举止而得罪人。更何况,对人有礼貌,这也是做人的本份。

新东方的徐小平老师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个男生出自名校,专业也不错,人还长得帅气,但投了无数简历,就是没有一家企业给过他回音。有一次,他和徐老师又在一次招聘会上碰到了。徐老师当时与四位特约企业嘉宾坐在一起,但是那个男生只把简历递给了这四个人,唯独没有给徐老师!

徐先生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决定好好修理这个男生。用徐老师的话说,就是要“修理他的就业引擎,帮助他迅速启动他的就业快车”。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这个男生的简历在形式上做得很漂亮,有彩色照片、彩色信头,但是几乎没有针对性强的内容,也没有任何个性化的称呼,是一个标准的“海投”男生。

抛开简历的内容不妥当一项不说,单是他的处事态度便有待商榷。徐老师说:“我在现场,如果他给我一份简历,我当然就会给他很多有用的指导。可惜他看见我等于没有看见,如果不是我低三下四主动找他,可能我就失去了帮助他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实际上时刻都有,可以想象,海男失去了多少此类机会啊!海男的这种不足,实际上是对于市场机会、也就是人生机会把握的冷漠,或迟缓。”

这种麻木与冷漠,可能是习惯使然,也可能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导致的。这种习惯如果不改,那么勉强找到了工作又能怎样?我在工作中就发现不少人遇事不喜欢提问,习惯了有问题就憋在心里,可能会跟同事们发发牢骚,却忘了他们也是可以请教的对象。

有好几次,我发现员工在工作中犯有一些低级错误,或是工作不正确,效率极其低下,但他并没把这当成一个问题。一问才知道,他过去几年就是用这种方式工作的!真不知他过去走了多少弯路,加了多少冤枉班,或者挨了多少无谓的骂。在他抱怨工作量太大的时候,可曾反思过自己的方法出了问题?

怎么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其实很简单,孔夫子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要漠视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你商量甚至是请教的对象。在单位里,我就发现好些做行政工作的人在一些专业问题上懂得比我多,原因无他,人家待的时间比我长,听得多,见得多,自然也懂一些了。

有个故事说有个父亲嫌孩子太吵闹,便把从画册上挑了一张画有世界地图的纸,把它撕成若干张,让他重新拼回来。可是没过多久,小孩子就拿着拼好的地图来找他。这个父亲很吃惊:孩子这么小,怎么可能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

不要漠视任何一个人(2)

原来,那个小孩子发现地图的背景是一个人,他不懂得世界是什么样的,可是他知道人长什么样。当他把人拼好的时候,世界地图也就“复原”了。写这个故事的人说:“当一个人对了的时候,他的世界也就对了。”这句话用在职场上,同样合适。

不要把做好人好事当成一种求职、升迁的工具,如果是工具,就难免会有期待,就会有有效、无效的区别,万一不见效,你岂不是不做好人了?很多人之所以觉得做好人“很受伤”,就是因为没想通这一点。其实,做好人好事无关乎回报,它只是一种本份。你这个人对了,你的世界才会对。

说到这里,我想起前两天看到的一个帖子,帖子的主人说他的工作机会就来得很特别。他赶了9场招聘会,投了41份简历,获得了15个面试机会,4次闯入最后一关,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