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2/4页)

要面对自己的内心恐惧,看看到底自己在担忧什么。

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必须以身作则,遵守规则。孩子是在模仿中学习的,单纯要求孩子遵守规则是没有用的。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首先要做那样的人。

选择有规矩有原则的抚养人

我的儿子今年两岁,之前一直是奶奶带着的,我和他爸爸只能在下班后陪着他。奶奶很疼孙子,事事都宠着他,他只要一哭,奶奶就说:“行行行行!”出去玩的时候也从不让他独立地玩,总是抱着他,以至于他不爱和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也不能和别的孩子分享。而且他特别依赖奶奶,谁一说他,他就说:“民民找奶奶。”这时奶奶也立刻把他抱过去,让他对我们的教育视若无睹。我和婆婆沟通过多次,都没有效果,婆婆说她不能说孩子,舍不得。

在无奈之下,我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把孩子的姥姥接来带孩子了。姥姥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是很严格的,看到孩子现在这样,认为孩子的问题很严重,也逐渐地引导孩子、鼓励孩子。刚开始奶奶走的时候孩子闹了几天,现在已经在逐渐地进步了。可是昨天奶奶来看他,今天早上他又开始哭闹了。我真不知道是应该让婆婆回来,还是应该耐心地和姥姥共同去改造孩子,先不让婆婆来看他呢?这样的孩子该怎样教育啊?

我想,你自己已经给出答案了,就是“耐心地和姥姥共同去改造孩子”。如果孩子在姥姥和你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逐渐地进步了,那么你目前的问题,就不是你来信最后问的“这样的孩子该怎样教育啊”,因为你还是知道怎样教育他的。

你的焦虑,恐怕在于怎样处理和孩子奶奶之间的关系。毕竟在头两年的生命里,奶奶是孩子的首要抚养人之一,祖孙之间感情很深,同时孩子对奶奶有强烈的依赖。对孩子来说,奶奶意味着一切都有人包办了,自己不需要经历任何负面情绪,只要一哭,奶奶就妥协,就能达到目的。这样做,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但是孩子意识不到这一点,他只是习惯了并且很享受和奶奶的这种关系。

我认为的确不应该再将孩子的首要抚育权交还给奶奶,而是应该牢牢地把握在你和孩子姥姥手里,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来说,这是最上乘的选择。奶奶当然有权利来探望孙子,比如每个星期有一天的时间,在你和丈夫的陪同下,一起跟奶奶相处。这样你既可以及时制止奶奶的一些溺爱行为,也可以掌握儿子情绪起落的原因。

不要担心儿子见到奶奶后会有一些情绪上的波动,给儿子一些时间来适应新的秩序:妈妈和姥姥跟他的时间最长,她们树立的规矩,他必须遵守;奶奶跟自己的时间短,对他的影响小。慢慢地,奶奶在儿子那里不是最重要的人,他习惯于遵守你们制定的规则,奶奶偶尔的宠溺,就不会给他带来长久的破坏。他还小,纠正一些习惯是很容易的。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特别谨慎把握的,是你们家与奶奶之间的关系。我不知道原来奶奶的过度溺爱孙子、拒绝接受你们的意见,是否包含了对你或者你丈夫的不满情绪?你们之间是否存在一些矛盾并且通过对孩子教养手段的对立而体现出来?你需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看一看当初在对待孩子态度矛盾的背后,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如果有,需要你去解决。即便没有,只是两代人对教育的认识差异,你也需要关注一下奶奶的感受,不要让奶奶感到你们“剥夺”了她享受天伦之乐的权利,从而产生或者加深家庭内部的矛盾。你作为儿媳妇,不要和婆婆起正面冲突,多让你丈夫参与跟她的沟通。

树立规则从家里开始

儿子两周岁,一个多月来经常出现拍人、挠人脸的行为,而且稍不如意就朝人吐口水。如在车上他用力掰开小哥哥扶他椅背的手、在公园里小朋友来摸他正在踩的水泥彩球他就想一脚踩去等,这些我还能够理解为他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胁,会帮助他用语言而非行为来表达自我感受。有时他会毫无来由地舀起饭粒放到邻座小朋友衣领里、就餐时突然拍打邻桌陌生阿姨、我捉住他手说不可以之后他吐人一身、坐公交车上他想扯前座人的鬈发、我说不可以之后他又想吐口水……我们平时在家里对他挺宽松的,但这些确实伤害了他人的行为我总不可能不制止吧?我倒不会介意别人说俺们没家教而对他大动肝火,顶多也就是平静地说“不可以”,在道歉之后抱离而已,但我不知道他这样的行为是正常的还是我们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据老师说幼儿园常有家长投诉说孩子被他欺负之类的情形,所以我一放寒假就请了假自己带着,希望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