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2/4页)

驰道。这列浩荡的车队足有四五里长,前锋以五千铁骑开道;紧接着是一千人的仪仗队伍,旌旗猎猎,鼓声隆隆;后面的九九八十一乘车驾上,分别坐着朕与随驾巡游的文官武将、近侍宠臣与皇后嫔妃。车辆两侧各有五百精锐甲士步行护卫。

车队驶出咸阳,沿着渭水南岸的宽敞驰道端然东行,过黄河、出函谷,向齐鲁之地行进。

邹地峄山,相传系由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块堆垒而成。山并不高,却地势崎岖,多险峰怪石。在这里,我命李斯使人采巨石勒碑,以颂扬朕的功德。李斯不愧群臣之首,果然文思敏捷,略一沉吟,成就一篇绝好文字:

皇帝立国,惟初在昔,嗣世称王。*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他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

我满意地点头,命令随行工匠尽快将这篇文字刻于石碑上,竖立在山巅。朕这“千古一帝”的赫赫功绩,要让无数黔首世代相传!

终于到了泰山脚下。

当我目瞪口呆地望着这高耸云端的巍巍泰山,心底的兴奋油然而生——这乃是朕一生中所见过的最巍峨雄迈的山!休整一日后,第三日夜半子时即出发上山,沿着蜿蜒陡峭的山路攀爬了大半日,日中时方得到山顶。

立于山巅,心神恍惚。寒风扑面,松涛阵阵,云海飘渺。我昂首向天,天空时那么蓝,那么近,仿佛一跃便可触及。我雄视四方,这万里中原,这百万黔首,尽皆匍匐在我的脚下。我张开双臂,再将双手慢慢攥成拳头,一种征服感涌动在我心头。我的眼前,晃动着那个邯郸街巷里孤独玩耍的男孩;咸阳王宫苦练骑射的少年;蕲年宫门口不畏箭矢的国君……

我闭紧双眼,长舒一口气,下令:“来人,布置祭坛,朕要封禅!”

摆好桌案,放置好香烛和美玉、金帛、猪牛羊三牲,我郑重叩拜天帝,口中祷告曰:

惟大秦始皇帝二十八年,岁在壬午。天子嬴政,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天启嬴氏,运兴水德。宇内一统,万民臣服。赖天之德,四海宴然。敬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备兹瘗礼,式表至诚。封祀岱岳,谢成于天。子孙百禄,苍生受福。尚飨。

礼成后,将祭品焚烧敬天,以表虔诚。

随后,我志得意满地最后望一眼这山巅之美景,摆驾下山。

车队继续东行,直达东海。

远远地,便听见恍若惊雷隆隆作响,并且越来越近,我大为诧异。直到这雷声似在身边,直撞耳鼓。我迫不及待出车观看,顿然瞠目结舌:眼前是浩瀚无垠的汪洋,水天一线,无边无沿。惊涛骇浪,一波波席卷扑来,摔打在礁石上,水花粉碎飞散,打湿我的头面、衣衫,继而摔落在沙滩上,慢慢退却。前浪未尽,后浪已然呼啸而来,气势更盛、更狂。

我默然立于海边,任凭发髻拂面,衣衫扑啦啦随风狂摆,内心无比失落。登临东岳之巅,睥睨万物,山河尽在脚下的征服感和豪迈之气,仿佛被这强劲的海风吹得无影无踪。这……就是大海?!我从未见到过如此强大的自然伟力,似乎可以毁灭一切。在这大海面前,漳河算什么,渭水算什么,就连黄河都不算什么!……朕又算什么?朕虽贵为帝王,在这惊天动地的大海面前,却脆弱的形同蝼蚁。这大海自三皇五帝时便有,直到今日,人都逝去了上百代,然而它还是这样惊天动地。哼,即便朕薨去了,它恐怕也没有什么变化吧……

霎时间,我的心底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茫然望向远方。那里有几只海鸟自在翱翔着。这就是那传说中填海的精卫吧?

突然,群臣骚动。李斯急急奔过来,顾不上施礼,兴奋道:“皇上,您、您看……”

我顺其手指处看去,大吃一惊:远方,海天相接处,隐隐然出现了琼楼玉宇!没错,是真的!高大的殿宇,金碧辉煌。屋顶上铺盖着金黄色的琉璃瓦,亮红色的墙壁上用碧玉装饰成美丽的花纹……我兴奋不已,揉揉眼睛,正待细看,却见那奇特景观开始飘摇,变形,随即消失不见。

“徐福,朕来问你:那东海之中,当真有海外仙山么?”

那徐福相貌清矍,须发飘然,倒是一派仙风道骨。他乃齐鲁地最为有名的方士,被人视作半仙。听到我的问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