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 (第2/4页)

率领军队屯驻在阳夏,自称辅汉大将军,曾经与孙坚并肩作战过。

随后中原动乱,刘宠为求自保,经常是左右逢源,正因为如此,这个东汉的藩王,才能一直延续到今天。

所以,此次骆俊前来,也是主动寻求庇护。

如今的时势,早已经今非昔比了,昔年,曹操在兖州,雄极一时,刘宠便依附曹操,但是自从曹操被赶走后,随着张彦的逐步崛起,刘宠也感觉到了威胁,主动派遣骆俊前来依附。

而且,前不久,在淮南的袁术派遣大军突入豫州的汝南地界,攻占了汝南,而汝南一带的黄巾余党,更是争相归附。当年讨伐董卓时,袁术率军路过陈国,曾向刘宠借粮,但刘宠当时粮食也是短缺,没有借给袁术。袁术因此怀恨在心,所以,刘宠担心袁术会对他实行打击报复,所以必须找到一个强而有力的靠山。

而异军崛起的张彦,正好成为了刘宠的靠山。

根据骆俊的转述,刘宠甘愿为张彦部署,并接受统一的调令,执行张彦所颁布的命令,但前提有一个,那就是必须保持他的陈王地位不变,依然享有皇族特权。

张彦对于主动归附的刘宠很感兴趣,汉朝没落,连同宗室也一并没落,如果让光武皇帝刘秀泉下有知的话,该情何以堪啊。

不过,现在这个阶段,陈王刘宠不前来依附他,还能依附于谁呢?

于是,张彦很果断的答应了刘宠的请求。

无独有偶,这边张彦等人还在大厅内开怀畅饮,那边便听到有人前来报告,说是梁王、沛王分别派遣使者到来。

梁王与陈王一样,都是东汉明帝所封的王的后代,也算有些亲戚,但沛王不同,沛王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给自己的儿子的封地,所以,在地位上,要比梁王、陈王稍微高那么一点点。

不过,代代相传到今天,所有的诸侯王都是一个样子的,都是比较无能,唯独陈王刘宠还有些能耐。

张彦让人把梁王、沛王的使者全部叫到大厅里来,问明来由后,这才知道,梁王、沛王也是要求前来依附的。而且梁王还有一个要求,希望能够派遣一位有才干的人去担任国相。

张彦高兴之余,果断的答应了使者的要求,让使者一起坐在大厅内,将骆俊介绍给他们认识。三位藩王的使者各自见后,都是一番感慨。

三位藩王先后前来依附,这就意味着,张彦可以名正言顺的插手管理豫州的陈国、梁国、沛国这三个封国。

于是,张彦让陈珪担任沛国国相的同时,还担任着梁国的国相,将治理豫州的重任,全部委托给陈珪。

陈珪感到力不从心,于是举荐堂兄弟陈瑀来当梁国的国相。并希望张彦能够在所管辖的范围内,兴建学校,广开言路,唯才是举。

张彦纷纷答应了陈珪的建议,开始让各郡县建立学校,聘请饱学之士,前来学校教书育人,并且规定,境内各郡县,只要年满六岁,就可以入学,而且男女都可以进入学校学习,至于教书先生的月俸,则由官府来承担。换句话说,上学是免费的。(未完待续。。)

176收受贿赂

改革税制、建立学校、兴修水利、进行屯田,这一系列的想法,张彦都彻底的通过法令颁布了下去。

以前,或许只是随口说说,但现在他是准备来真格的了。各项法令都经过严整的修订,然后由将军府下发,各州、郡、县都要切实的遵循这些法令,而且张彦还会不定时的出去走动,明察暗访,看看有无违反乱纪的官员。

各项法令一经颁布后,就像是平地一声雷,这张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有了明确的法令,便可以用这些法令来约束官员和百姓,谁敢违抗,都一视同仁。

在古代,虽然各国也有法律,但毕竟还是人治的社会,皇帝就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甚至可以单凭自己的喜好恣意妄为。所以,这也成为许许多多有野心的人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

但纵观历史,有几个有作为的皇帝?又有多少个昏君?

张彦的思想与灵魂,并不属于这个时代,所以经常会与这个时代的思想相互碰撞。有些事情,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在古人的眼里,却成为了极为严重的事情。

在这样一个充满思想碰撞的年代,张彦只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条路是随遇而安,入乡随俗,事事都要学着古人的言行举止。而另外一条路则是不甘愿就这样被古人同化,想要用自己超越千年的智慧,在这个时代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