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部分 (第2/4页)

觉得杨太守比较合适。”袁涣急忙推辞道。

话音一落,大厅内再次安静了下来,谁来当豫州刺史,其实大家的心里都由各自的想法,杨修和袁涣是最有能力的两个人,他们当豫州刺史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大家根本不去争论。

但是,杨修和袁涣两个人竟然互相推辞,这让众人都有些为难了,索性他们也不发表意见了。

张彦看了看大家,便问道:“你们都觉得,谁来当豫州刺史比较合适?”

何仪、刘辟二人与袁涣的关系比较亲近,自然是推荐袁涣,而刘宠、骆俊则推荐年轻的杨修。

两边的支持率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支持的对象不一样。

张彦看了一眼一直没有发言的张绣,问道:“张将军,你觉得谁来当豫州刺史比较合适?”

张绣吃了一惊,没想到张彦会问自己,但片刻之后,便恢复了镇定,对张彦说道:“我想,应该让合适的人来当豫州刺史,到底该选谁,我也不清楚,我初来乍到,对这里并不了解,但是我觉得,燕王殿下的心里应该已经有了明确的人选,否则的话,也不会如此一脸的轻松。”

张彦哈哈大笑了起来,便缓缓的站了起来,朗声说道:“此次之所以能够击退刘表的大军,袁涣有着巨大的功劳,而且袁涣还设计斩杀了蔡瑁等人,还俘虏了众多荆州水军,又让刘表狼狈而逃,可谓是此次战争的首功。豫州刺史谁来担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该如何保境安民,而此次袁涣的表现,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好太守,在刘表大军进入汝南之后,由于他的妙计,使得没有受到敌军的攻击,让汝南的安定得以保存。所以,豫州刺史,由袁涣来当应该最为合适。”

话音一落,杨修没有一点的失望,相反,他还很高兴,因为他知道,袁涣此次的功劳,比他的大多了,他只是守住了颍川,收降了张绣,而袁涣则是瓦解整个刘表的进攻计划,并且还在战场上收获颇丰,袁涣的这种老谋深算,他确实佩服的五体投地,即便是换做是他,放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面,也未必能够做的比袁涣好。而且,杨修一直认为自己很年轻,他也不愿意离开颍川,就算让他来当,他也不会去当的。

现在倒好,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他还继续当他的颍川太守,继续留在阳翟城,继续为颍川的百姓造福。

“过些天,吏部应该就会颁下任命书,你先准备准备,到时候到谯县去上任。至于汝南太守一职,我另有安排。”

“喏!”

就在这时,一个锦衣卫急匆匆的从外面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封书信,一进大厅,便朗声说道:“启禀燕王,荆州急报!”(未完待续。。)

517刘备的宿命(5)

急报是司马懿送来的,而送来急报的人,正是潜伏在司马懿身边的周云聪。

张彦从周云聪的手中接过急报,迅速的打开看了看,信中的内容让张彦不禁感觉到有些心花怒放。

司马懿使用手段,将刘备从荆南调到了南阳去当太守,准备驻扎在新野。并且说刘备颇有雄才,只是一直郁郁不得志而已,如果不趁现在消灭刘备,那么等到以后刘备有了际遇,再想对付刘备就晚了。

不得不说,司马懿年纪虽轻,可是眼光却很独到,居然能够一眼便看的出来刘备是困在浅水的一条龙。

张彦对于司马懿提供的这个消息自然很开心,曹操已经被他消灭了,江东的孙权虽然还处在和他对峙阶段,但是只要再等几年,汉朝国力慢慢恢复,以及新式武器的开发和普及之后,张彦要想拿下江东,简直是轻而易举。

这个时期的三巨头,最落魄的估计就要数刘备了。当年,张彦接掌了陶谦的位置,执掌徐州之时,就想过要把刘备、关羽、张飞留在身边,然后加以利用。再找个机会,干掉刘备,这样一来,关羽、张飞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他的属下。

可是,刘备这个人却不愿意在他手下做事,直接去了荆州,当了武陵太守,机缘巧合之下,他率领军队平定了长沙太守张羡的叛乱,然后因功被刘表任命为荆南都督,总督荆南四郡,在刘表的手下。竟然混的风生水起。渐渐有了兵马。也聚集了一批人才。

当张彦得知这个消息后,张彦担心刘备会从此崛起,会成为他的心腹大患,所以便想出了一个无间道的妙计。

正好,司马懿的出现,进入了张彦的视线,张彦便巧妙的安排,先是打压已经取得状元称号的司马懿。然后迫使司马懿去荆州,最后再向司马懿说明真相。

好在司马懿没有怨恨张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