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2/4页)

大良不关心辛幼陶,他想的全是离开养神峰之后的事情,“今天来的都教会讲授庞山没有的道科,我希望是阴阳科,据说普通人最喜欢阴阳道士,算命、守灵、盖房,都得找他们,‘金口一开金银拿来’,说的就是阴阳道士。”

一桌子的弟子都在笑,别人越修行越清心寡欲,只有大良是个例外,自从断了凝气成丹的念想之后,他就迫不及待地想重返世俗生活,“笑什么?”他有些恼怒地大声说,“等我住进大屋顿顿吃肉,而你们度劫失败的时候,就知道谁才有先见之明。”

野林镇七名少年已经是老弟子,不管大良说什么,饭厅里都不会再有周平那样的人开口斥责。

一起前往思祖厅的路上,沈昊走在小秋身边,低声说:“你应该抽空帮一帮芳芳,她豁通下丹田已经快半年了,一直没有进展。”

“这种事情没法帮忙,而且芳芳自有想法。”小秋一点也不担心芳芳,他们私下见面的机会不多,可他知道芳芳肯定会豁通三田,只是早晚的区别,她未来会是了不起了女道士,这一点无可置疑,同样十四五岁,她对许多修行法门的理解已经远远超出同龄人,小秋有时甚至要从她那里寻求帮助。

“你不想跟芳芳一块上老祖峰学道吗?”沈昊略显疑惑,“三年一结束,你可就走了。”

小秋笑了,“不用着急,还有差不多一年呢,芳芳是循序渐进,没准凝气成丹的时候,她比咱们都要快呢。”

在思祖厅里,小秋与芳芳互相点头,多数曰子里,这就是两人唯一的交流方式。

数百名弟子都已在蒲团上坐好,小秋早已不是最后一位,在他身后,那些刚进养神峰一个月的新弟子们正小声议论新来的都教。

新都教准时现身,声音温婉如春风拂面,所有弟子都忍不住回头望去。

不少弟子竟然认识她。

“我叫孙玉露,从乱荆山而来,是你们的灯烛科都教,今后的一年里,你们将跟随我了解拘魂研魄之法。不过旧规矩不变,上午还是要存想修行。”

孙玉露的诵经功力非常不错,对灯烛科所知甚少的庞山弟子很快就抛掉好奇,进入存想状态。

小秋的存想已经非常熟练,能够连续进行整个上午而不中断,可今天却有点怪异,他试了几次都没办法清空思虑。

孙玉露走到他身边,用两种声音说话,一边诵经,一边问道:“天才弟子总是那么抢手,你想好要去哪一科了吗?”

小秋一愣,不明白自己的选择跟乱荆山来的都教有何关系。

第六十七章灯烛

道门十八科,没有哪一派道统能够全部容纳,多则十余科,少则三四科,皆属正常,乱荆山最擅长的是灯烛科。

当天下午,孙玉露站在七曜厅内,一手秉烛,一手托灯,脸上挂着欣喜的笑容,仿佛能给庞山弟子授课是她最大的荣耀。

“灯与烛,材质不同功效一样,只是灯要用青木油,烛要用麒麟蜡,两者都是难得之物,还需数十种配料混合调制,只需很少一点,就能连续燃烧数日乃至数年。灯烛油蜡的具体制造之法乃是乱荆山不传之秘,如果你们当中有人想要转投道统,随时可以找我。”

面对如此直白的拉拢,底下的庞山弟子们都有些不知所措。

“当然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孙玉露眨了一下眼睛,“从现在起就开始积攒金魄银魄。最差的三夜灯烛价值二十银魄;如果你要出山斩妖除魔,怎么也得带一盏十夜灯,售价一枚金魄;如果你野心勃勃想成为大法师,无论如何也得拥有一根夜照神烛——请准备好至少一百枚金魄。”

弟子们倒吸一口凉气,想不到灯烛法器如此昂贵,庞山有洪炉、明镜等科,也是专门制作法器,两科都教说过只要凝气成丹就能领取,可没说过要钱。

大良沈休明气恼得直跺脚,低声对小秋说:“还记得五行法师李越池的那盏油灯吗?本来是芳芳拿着,后来被辛幼陶偷走了,真是可惜,不知道那是几夜灯。”

孙玉露目光扫了一遍,笑意更浓,“灯烛对道士大有好处,能够驱邪逐魔不说,附近若有妖物出没,还能够早早发出警示,如果你们一直生活在庞山道统,没有就算了,但凡要出山游历,尤其是远涉群妖之地,灯烛是必须随身携带的法器。”

孙玉露卖力推销乱荆山的灯烛,弟子先是好奇,逐渐感到厌烦,她又不像都教杨宝贞那样不苟言笑,于是有弟子大胆发问:“孙都教,您不是来讲授拘魂研魄之法的吗?”

孙玉露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