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部分 (第1/4页)

凭手段赚钱就是。

至于收入,由于《三国演义》是李老国公的著作,除了他们花了大价钱要从李锐手上抄录那本原始版本的录本以外,还约定好了以后的出售的《三国演义》信国公府拿五成,他们拿五成。

信国公府要负责向文人学士去求引言和题跋、注解等,而三家必须在《三国演义》一书里打出“三国杀”的广告,顺便在书坊里出售“三国杀”。

三国杀的收入,约定好了信国公府七,书局三。

这三家书坊完全没想到“三国杀”这种游戏有什么好赚钱的,所以只当做一般的附加条件答应了这种利益分配方式。

只是一些套印的纸上游戏罢了,费不了什么成本,三成利益回本绰绰有余。

顾卿谈到后来精力实在不济,只草草拟好一些框架,也没留下什么书面上的契约,约定好后日再来细谈,便要家里下人送客,单独留下了陈轶。

她对经商实在是没有自信了,一个玲珑阁亏得本都回不来,她想要多听听各位幕僚和专业人士的建议,便托陈轶找一些善于经商的人才来参赞此事,她只负责最后拍板。

另一边,终于等到客人们都离开了的李钊连忙跑向前厅,一进门就嚷嚷起来。

“堂祖母堂祖母!我想去行知书院!咦……”

前厅里除了堂祖母,为什么还有个山羊胡子的老先生?

客人们不是都走了吗?

作者有话要说:小剧场:

陈轶:哦嚯嚯嚯,看我的书院经营的多好,连小孩子都想进去哟!

吴玉舟:我的云梦阁也不错,等他长大了就想进去了。

作者:……

☆、第147章 李锐的金手指

陈轶看着李钊;一眼就认出了他是谁家的孩子。

这孩子和李钧,长得实在是太像他们的祖父了。

也有点像他们的堂祖父李硕。

李茂和李钧、李钊这样长相的;才是大部分李家人的样子。李蒙、李锐、李铭三人;都是被母族改良过长相这方面血统的特例。

“这位是李研老爷的嫡孙吧?”陈轶笑眯眯地摸着胡子。

知道去行知书院,真是有眼光啊!

李钊见有外人在;还是长辈,连忙执晚辈礼,“我家祖父名讳确是李研。不知这位老先生是?”

陈轶以前在军中和李研有过一段共事的时间;笑着应道:“我是你祖父昔日的同僚,你可以喊我陈先生。”

“陈先生好。”

“好。”

陈轶看着李钊一心向学的样子心中高兴;便有意问他:“你为何想要进行知书院?”

顾卿的心一咯噔。

万一他张嘴就是“我要读书我要当大官我要赚钱”;是不是有些掉价啊?陈轶先生会不会对他有意见?

还是小孩子,应该不会吧?

李钊见这老先生问他;歪了歪头说道:“咦?不是说京城里除了国子监,行知书院就是最好的书院了吗?”

这根本没回答陈轶的问题,可还是把他逗得心花怒放。

他成立行知书院还不到十年,可现在连荆南的小孩子都知道行知书院的大名,陈轶得意极了。

“不错,行知书院是京城里除了国子监以外最好的书院。”陈轶不要脸的说。“不过,我问你的意思是,为何你要读书学文?”

陈轶期待的看着李钊。

“我想能写信,写出有漂亮辞藻的信,不会丢人,不会有认不得的字的信。”李钊现阶段的想法很简单。“若是写出来的信能让人觉得很有学问,那就更好了。”

“学以致用吗?你这性格还真像李家人,务实。”陈轶笑着点了点头,“这理由挺好。”

“这位是陈老相公,曾是你堂祖父的幕僚长,如今行知书院的院长。”顾卿介绍完陈轶,指着李钊问陈轶,“这孩子我们家准备送去行知书院读书,如今他刚读完‘小学’,不知该读哪一班?”

李钊一见这老先生就是未来他读书地方的院长,连忙躬身行礼。

原来书院的先生也是家里的熟人,他以后不必担心挨手板子的问题了!

“刚读完小学,启蒙的小班是不用读了,可以直接进中班。”行知书院是按“小、中、大”来分班的,小就是启蒙班,中是有了些基础识得字但还没有学经史子集等知识的班,大班则是为了科举而准备的班级。

“唔,‘中二’刚刚开课不久,李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