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 (第2/4页)

家常说的酒壮俗人胆,迷迷糊糊的此君就顺口答应了这家主人提亲的事情,待得他酒醒,主人家已经兴冲冲地告知了十里八乡得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

换作一般人到了这步田地,认命就是了,怪只怪这位仁兄心气太高,酒坊主人家的女儿虽不是什么国色天香的绝代佳人,至少算是个小家碧玉不成问题,他却看不上眼,一心只是惦记着天仙功业。面临此困局他左右思量实在无法可解,便横下一条心来,留书一封远遁千里,来了个逃之夭夭。

酒坊主人的女儿性情刚烈,当她知晓此事的前因后果,当晚就背着家人服毒自尽了。酒坊主人一家人十分悲伤地给女儿操办了丧事,本来事情到此也可告一段落,却不料酒坊主人失踪多年的外甥突然返家,事情再起波折。

此人名唤钟骅,自幼父母双亡由开酒坊的舅舅抚养长大,与酒坊主人的女儿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在九岁那年突然走失,遍寻不着众人都以为他失足跌落黄河,纷纷猜想他已经命丧黄泉,却不知他此时为何又突然出现。

钟骅自述过往经历,原来他当年是遇见当代“七耀圣宗”的宗主,被收录在“七耀圣宗”门下修习法术多年,如今修为已有小成,便向师尊告假下山前来探望亲人。

自幼丧亲的钟骅别无兄弟姐妹,只有这个比他大了三岁的表姐最是亲近,二人的感情比之寻常人家的亲生姐弟尚要深厚许多。此时钟骅左右打量不见表姐行踪,便开口询问舅舅表姐的下落,于是酒坊主人含泪讲述了事情的前后经过,当下气得钟骅暴跳如雷。只因救灾之时“逸风宗”的弟子照例不会通报名姓,而唯一知晓那位仁兄名姓的就是曾经前去提亲的酒坊主人,可酒坊主人念及此人施医舍药救济灾民的恩惠不肯讲出他的名号告知外甥。

钟骅虽是气得七窍生烟也无可奈何,只得暂时压住火气,与左邻右舍打听此人的身材样貌,随后便牢牢记在心中,时时与自己所见之人比对。天下何其之大,要寻找一个连姓名都不知晓的人何异于大海捞针,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年之后,在九江钟骅终于碰见了各项标准都对上号的人物,他就是“逸风宗”的弟子何足道。

自从惹下这桩祸事,何足道痛定思痛从此戒酒,但是也无法挽回逝去的生命。怪只怪何足道行事无方,酒后无德。今次又是大战过后江南地区瘟疫横行,闭关思过十年的何足道出了闭关的石室直接前来救治瘟疫灾区的灾民,结果正好撞上钟骅。

冤家路窄,一见何足道,钟骅先是一惊,随即上下打量此人,心中已然有了七分把握,遂上前拦住何足道,二人一番对话印证了钟骅的猜想,于是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双方交手之时,偏巧“逸风宗”门下的另外一个晚辈弟子途经九江,虽是不明所以,不过见到本派中人与人交战,总不能在一旁坐视,便插手杀入战圈。何足道的道法修为本就在钟骅之上,只因心中内疚不愿下重手,故此缠战不休。新来的弟子不知就里,一出手就打伤了钟骅,而钟骅拼死反击的一击也将来人打成重伤。这件事情双方都有不是,但谁肯低头认错呢?于是两家的仇怨就从个人恩怨上升到门派冲突的高度,彼此攻杀不断,过去的时间愈久,积恨仇怨便愈深。

“七耀圣宗”是旁门的一大支系,家大业大从来不肯吃亏。而“逸风宗”自视极高,怎么肯低下头与“七耀圣宗”谈和,结果两家的关系江河日下。“逸风宗”高手虽然很多,但是门户的人丁不旺,总有弟子落单被人家逮到机会围殴的例子,渐渐的“逸风宗”门人的苦头吃多了,自然学乖了,长久以来“逸风宗”就养成了深藏不露的习惯,到了杜言修这个时代,已经变成一种不成文的规矩。

本代“七耀圣宗”在东海一战损失虽然不小,但是情况总好过差点全家死绝的老冤家“逸风宗”,仇天方就是“七耀圣宗”的第二高手,功力修为仅次于“七耀圣宗”的宗主,属于次宗师级的修真高手。

倘若换作“七耀圣宗”其他人来此,很难在杜言修身上讨得便宜,毕竟杜言修的努力程度和天赋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偏偏这个仇天方本与杜言修的师父同辈的人物,数百年的修为岂是泛泛,说到底还是杜言修运气不好。如今同辈的修行者当中杜言修少逢敌手,一般的前辈高人寻常亦不会自轻身份向小辈出招,唯独“七耀圣宗”与“逸风宗”积怨极深,已到誓不两立的地步,许多常识性顾忌都是不存在的。

而且眼下的“逸风宗”人才凋零殆尽,几成孤家寡人的杜言修除了靠自己搭救自己,也没什么外援的指望了。正应了那句古话,内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