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2/4页)

言,不由心想莫非当真由于什么有力人物在暗中扶持自己。

智光又继续道:“汪帮主初时对你还十分提防,但后来见你学武进境既快,为人慷慨豪侠,待人仁厚,对他恭谨尊崇,行事又处处合他心意,渐渐地真心喜欢了你。再后来你立功愈多,威名愈大,丐帮上上下下一齐归心,便是帮外之人,也知丐帮将来的帮主非你莫属。但汪帮主始终拿不定主意,便由于你是契丹人之故,他试你三大难题,你一一办到,但仍要到你立了七大功劳之后,他才以打狗棒相授。那一年泰山大会,你连创丐帮强敌九人,使丐帮威震天下,那时他更无犹豫的余地,方立你为丐帮帮主。以老衲所知,丐帮数百年来,从无第二个帮主之位,如你这般得来艰难。”

尽管乔峰的帮主之位得来极为不易,但这恰好成了他的历练之机。试想又有几人能够得到如此之多的培养机会呢?而且,在危急关头,总有玄慈和汪剑通出手相救。这等于是上了保险的实战演练。资质再驽钝的人,有了这么多真刀实枪、包赢不输的实践良机,也会有极大的提高,更不用说天资甚高的乔峰了。

武功和领导能力都不是纸上谈兵能够提高的,只有在实践中历练才能提高。集万千机会于一身的乔峰,又如何能不卓越出众,足以担当大任呢?

乔峰是怎样炼成的?(2)

所以说,乔峰的才能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当然,他良好的天赋使得他在培养过程中发展一日千里,远胜过平庸者的庸庸碌碌。

但是,任何一个组织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即便是敌人,从历练领导才能的角度来说,也是稀缺的资源。乔峰一个人得到的资源多了,别人的机会自然就少了。但这并不是说其他人就不具备领导丐帮的潜质了。

事实上,丐帮中的诸长老、各舵主中也不乏天资优秀者,只不过他们在乔峰的阴影中生活得太久,基本得不到组织阳光的照耀,以致于未能茁壮成长。

等到乔峰被逼退位,丐帮一时就找不到足以主持大局的人,只能由年老退隐的徐长老勉为其难,暂行替代。但徐长老并无乔峰的统率驾驭之能,所以,在西夏一品堂的高手发起突袭后,丐帮竟然全军覆没。此后,丐帮的实际控制权更是被诡计多端的大智分舵舵主全冠清掌控,而武功高强、行事幼稚的铁头人游坦之则成为了傀儡帮主。一时之间,丐帮声誉大坏。

丐帮所承担的后果,便是因为将培养接班人的资源全数给了乔峰之故,以至于其他人都没有发展出足够的才具来主持危局。

这是“乔峰是培养出来的”这个结论最强有力的证据。

这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

既然“卓越的接班人”是可以在组织内部培养出来的。那么,选择谁成为培养对象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被选为重点培养对象的人势必耗费组织中有限的资源,如果择人不当,那么组织要承担的后果就很严重了。

汪剑通选择乔峰当接班人是别无选择的。

玄慈当初着意将乔峰培养成英雄人物,但并不想汪剑通将丐帮帮主之位交给他。所以,玄慈给汪剑通写了一封信,详细阐明了自己的意见:

“剑髯吾兄:‘数夕长谈,吾兄传位之意始终不改。然余连日详思,仍期期以为不可。乔君才艺超卓,立功甚伟,为人肝胆血性,不仅为贵帮中卓尔不群之人物,即遍视神州武林同道,亦鲜有能及以。此才具而继承吾兄之位,他日丐帮声威愈张,自意料中事耳。然当日雁门关外血战,惊心动魄之状,余无日不萦于怀。此子非我族类,其父其母,死于我二人之手。他日此子不知其出身来历则已,否则不但丐帮将灭于其手,中原武林亦将遭逢莫大浩劫。当世才略武功能及此子者,实寥寥也。贵帮帮内大事,原非外人所能置喙,唯尔我交情非同寻常,此事复牵连过巨,祈三思之。’”

但这已经是玄慈一厢情愿的想法了。乔峰独享了诸多资源,历练而大成,丐帮中已经无人可及。再退一步讲,即便是汪剑通选出了另外一人当帮主,这个帮主又怎能驾驭得了英雄无敌的乔峰?

可是,汪剑通也不得不考虑玄慈提到的乔峰的身世问题。所以,在乔峰接任帮主之日,汪剑通写了一封密令给副帮主马大元,以防万一。

密令如下:

“字谕丐帮马副帮主、传功长老、执法长老、暨诸长老:乔峰若有亲辽叛汉、助契丹而厌大宋之举者,全帮即行合力击杀,不得有误。下毒行刺,均无不可,下手者有功无罪。汪剑通亲笔。”

汪剑通这个安排本身是无可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