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2/4页)

中位份甚高,你为什么不想当?”

韦小宝摇头道:“今天当了,明天又给你废了,反而丢脸。我不当香主,什么事都马马虎虎;一当上了,人人都来鸡蛋里寻骨头,不用半天,马上完蛋大吉。”

韦小宝的顾虑是有道理的。陈近南当众宣布,如果他不称职,不胜任,立即就将其撤职。这当然是大丢脸面的事情。而且更严重的是,这也让韦小宝的领导一开始就无法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上。

一般而言,领导提升一个下属,对其肯定是充分信任,大力支持的。也只有这样,这位刚被提升的下属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建立业绩。但现在陈近南对韦小宝的态度明显是敷衍了事的权宜之计,韦小宝本身又没有任何足以服众之处,青木堂这帮老江湖肯定会抓住这个漏洞,力争早日将其拉下马,取而代之。

所以,这次天外飞来的提升,非但不能激发韦小宝的上进之心,反而伤害了他的立足之本……自尊心。此后,韦小宝胳膊扭不过大腿,还是出任了香主之职。但这件事显然在他心中留下极深的阴影,也为他以后脚踩两只船埋下了心理伏笔。 。。

六问韦小宝(7)

陈近南本来确实是有机会让韦小宝死心塌地,忠心耿耿只为天地会服务,成为安插在康熙身边的一颗重要棋子的。但由于他激励不当,白白丧失了这个大好良机。

可见,再好的激励方式,也要讲究运用的技巧。否则,就只能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韦小宝在顺治老皇爷头上浇了一大桶凉水;在康熙驾到的时候,竟然又不去迎驾,反而让康熙来见他。这两件大不敬的罪名足可以让他的脑袋搬家。但韦小宝不但无罪,反而有功。康熙因此对他大加赞赏。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

之四:韦小宝为什么敢怠慢康熙

……论执行不力

很多领导者感叹,自己的组织有充足的资源、良好的战略、明确的行动计划,却往往在具体执行中得不到很好的贯彻,总是功败垂成,差强人意。事实上,执行不力并不完全是下属的责任,至少有一种情况是领导者自己的工作没做好。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段韦小宝的故事。

《鹿鼎记》中,康熙派韦小宝到少林寺出家,虚晃一枪后,率领少林寺的三十六名高手,到五台山清凉寺当主持。韦小宝知道康熙派自己来清凉寺做住持,首要大事是保护老皇爷顺治(法号行痴)的周全,他询问执事僧,得知玉林、行痴、行癫三僧仍住在后山小庙,当下也不过去打扰,和澄心大师商议后,命人在小庙半里处的东西南北四方,各结一座茅庐,派八名少林僧轮流在茅庐当值。

随后,五台山上的数千名喇嘛准备四方合围进攻,要劫持行痴大师。

韦小宝看看敌我对比,自己这方,只有三十七个少林和尚,虽然武功高强,但是寡不敌众。韦小宝身上虽然怀有皇帝亲笔御札,可以调遣文武官员,但事情紧急,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唯一的办法是护送行痴等人赶快逃走,以避敌锋。

但是行痴一心向佛,坚决不肯逃走,韦小宝的执行碰上了大麻烦。康熙交待的任务必须要完成,老皇爷若有个三长两短,韦小宝自己的脑袋也就玄乎了。可是玉林、行痴等人把生死置之度外,要劝说他们乘黑逃走,是万万不可能的。韦小宝几番劝说,顺治(行痴)反而坚定了必死之心。

行痴认为自己昔日攻城掠地,导致生灵涂炭,早已百死莫赎,今日再也不愿因自己而争斗不息,多伤人命,决意*。三人在院子中堆了柴草,身上浇满了香油,只待众喇嘛攻到,向他们说明舍身*的用意,便即点火。

韦小宝无奈之下,只好安排和尚假扮喇嘛,不由分说,冲将进来。对准三人当头就是一桶冷水,跟着数十桶冷水泼到三人身上。这一下迅雷不及掩耳,别说三人来不及点火*,就算已经点着了,也被立时浇熄。

双儿纵身过去,先点了行颠穴道,行痴不会武功,玉林武功不弱,却不愿出手抗御,混乱中都被点了穴道。众僧七手八脚,脱下三人僧袍,将喇嘛袍服套在三人身上。众僧将行痴等三僧拥在中间,向东冲下山去。一直到前面金阁寺给三人换过衣衫,找个清静的所在,以免搅了他们清修。

韦小宝护得顺治周全,康熙随即率领大队人马驾到。

韦小宝命令百余名御前侍卫在金阁寺四周守卫,又差两名侍卫去奏报皇上:“奴才韦小宝职责重大,不敢擅离,在金阁寺候驾。”

一名侍卫道:“启禀韦副总管:咱们做臣子的,该当前去叩见皇帝才是,不能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