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 (第2/4页)

里面,而且钥匙什么的曾奶奶都给你了,那肯定也是你的了。你自己看这东西去,别来打搅我看相片。”

杨木衣估摸着易雅馨应该不会偷偷的偷上一两张照片走人,接过信封:“馨姨,你要是想要哪张照片就同我说,我直接拿去影楼给你重新洗上几张!”

易雅馨一拍脑袋,连连点头:“对啊,我怎么忘了。我整套都要,如果让我发现少了一张,我就直接从这里面抽上一张。”易雅馨的声音变得有些黯淡,“当年你曾奶奶将茹云的相片全部搜刮走了,说要烧毁掉。所以你外公外婆那里你妈一张相片也没有,两老想有个留恋都没得,为这事我记得很长一段时间你外婆同你曾奶奶闹得很僵,洗上一套送给你外婆肯定很不错。”

易雅馨对着连连点头的杨木衣说道:“你看看那信封里面是什么吧,那么一大包说不定还有当年你妈妈收到的情书哦。”易雅馨抱着相簿钻进了汽车的后排座位上,她心情也很是激动,怕不小心在杨木衣面前露出软弱的一面。

杨木衣从后视镜中望了一眼易雅馨,拿起手上这个大又厚的信封,信封被封得死死的,没有被人打开过的痕迹。杨木衣又看了一眼易雅馨,撕开了信封的一头。

信封里面最上面是一篇字迹很是娟秀的信件,杨木衣迅速的看了一下最后的落款,果然是“女儿茹云”。杨木衣心情激动的看着这些字迹,这就是母亲的亲笔笔迹啊,一横一竖一撇一拉都是那么的秀丽无比,杨木衣试着努力的阅读其中的内容,发现自己竟然没法读下去,每一个字他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组成句子他就有点迷糊了,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也没能看懂。

杨木衣觉得眼睛有些模糊,用手揉了揉有些不适的眼睛,将这封信小心的叠好放在一边,然后又查看起下面的东西来。

这个大信封里面完完全全就是母亲当年的生活记录,有她的两本日记簿,杨木衣还没有来得及细细的看,有她画的一些画,也被折叠着放在了里面,看到那折叠的痕迹,让杨木衣很是心疼,甚至还有着几个褪色的发夹,看那样式应该还是当年母亲最喜欢的发家……

杨木衣兴奋的在大信封里面查看着一件又一件东西,仿佛是打开了一个宝藏,每一样东西都是让他如此的意外如此的惊喜若狂。杨木衣仔细的清点着东西,现在他激动的心情根本就看不懂内容,就如同一个见到满地珠宝的探险者,只知道将口袋塞得满满的,哪里还有那心情去鉴定那一颗珠宝的具体价值有多少啊?

慢慢的往下查看着,杨木衣希望这个信封就像是哆啦A梦的肚兜一样,永远没有底,但是他仔细的检阅着,最后还是到了最后一样东西了。杨木衣好奇的看着这纸上的笔记,这笔迹遒健奔放,只是书写时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了许多地方看上去有些软弱,不过即便是如此,也让写字比鬼画符好不了多少的杨木衣汗颜不已。

这明显不是母亲的笔迹,杨木衣拿起那张存放了不知道多久依旧雪白如新的宣纸看到。“茹云吾孙女!”杨木衣心里一动,难道这是那他未曾谋面的曾爷爷的手书?

杨木衣细细的看下去,看完之后是感慨万分,又是增添了不少疑惑。这曾爷爷写这东西的时候他已经算到了母亲的离世了,全文中蕴藏着浓浓的哀婉之意,曾爷爷在信中最后还写道让曾奶奶帮他照顾茹云的孩子,还写道什么“十方之体,福缘天定,但恐遭人祸,望小心看管。”

杨木衣有些莫名其妙,这曾爷爷的纸条上写的是什么意思啊,这个茹云的孩子不就是指的自己么,什么“十方之体”?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关于这个十方,杨木衣倒是有些印象,三国。葛玄的《道德经》序上写道“祸灭九阴,福生十方。”佛教当中关于十方那就更是大智慧了,十方就是十种方位,不仅东南西北,甚至还包括天地生死过去与未来。杨木衣一时也弄不清楚这个十方之体到底是什么,应该是易家传承的一些专业术语吧。

细细的看下去,杨木衣才明白手上的这张宣纸应该算的上是曾爷爷的一封遗书了,里面还涉及到了一些财产分配,杨木衣这才知道原来易家这传承了近千年的大家族采用的竟然还是股份制!所有大权落在族长一个人手上,其余的人负责赚钱,分钱的时候按照股份效益以及一些贡献来分配,在二十余年前就能如此科学,真不是盖的。只是杨木衣不懂为什么这份遗嘱会存放在这个保险箱里面,不过想想也无所谓了,这份遗嘱都执行了二十年了,易家都是这么的安稳了,还有什么用呢。就像是古代那传国圣旨,这皇帝一坐实了,谁管上任皇帝到底是传旨给的谁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